在营林造林工作中,育苗是影响营林进度的关键因素。在育苗工作中,做好育苗播种密度和田间管理对出苗数量和质量都有着重要影响。一块苗圃中,播种密度的稀稠直接关系苗木的产出。过稀虽然苗木质量可以得到保障,但是出苗率很低,会影响苗圃的产出效益;过稠虽然数量容易保证,但是质量却是难以保证,因为苗木过稠容易产生水肥生长竞争。因此无论是过稠或者过稀,都会影响苗圃的经济效益。田间管理是保证苗木能够健康生长的必要保障。在苗圃育苗后,做好田间的水肥监测管理,除草、杀虫、松土,是保证苗木能够顺利生长的关键措施。这些措施的施行,能够清除苗木生长期间遇到的各种阻碍,从而保证苗圃的产出效益。无论是苗木的播种密度还是田间管理措施,都是保证苗圃能够提高产出效益和质量的必要措施,这些措施的有效施行,可以提高林业营林造林的成果,从而为改善生态和社会经济发展服务。1 育苗密度的确定苗木播种量是在苗圃中单位面积上苗木种子的播种量,一般指种子重量,有时大粒树种也用数量来表示。播种量要根据苗圃的土壤水肥条件、育苗技术、树种以及种子质量来确定。一般来说,只要在不降低苗木质量的前提下是尽量密植,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上的产出。在不同树种、不同苗龄的情况下种植密度也不能相同。在不同树种之间,一般针叶林树种密度要高于阔叶林树种;在不同苗龄之间,一般苗龄大的比苗龄小的密度要稀一些。还有就是生长快的苗木比生长慢的苗木的播种密度也要稀一些。而同一种苗木在同一块苗圃地中,如果土壤水肥条件好、育苗技术先进、种子质量优良,那么就适宜加大播种量,这样可以保证苗圃单位面积的苗木产量。在播种量的计算上,可以参照下面公式计算。X=10NP/EK,公式中X是每平方米重量(g);N是每平方米计划产苗量(株);K是场圃发芽率(%);P是种子的千粒重(g);E是种子净度(%);10为常数。由以上公式计算出的数值是理论值,应用时须加15%的损耗数,即得出需要的播种量。2 育苗播种方式在大型苗圃中,一般都采用机械播种,这样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在中、小型苗圃中,一般多采用人工播种。由于纯人工操作工作效率低下,可以采用半人工操作。有一种手推播种磙对于提高人工播种效率有比较好的效果,平常可以达到纯手工操作的4~5倍。这种工具平常是由两人操作,每天以8 h计算,可以播种小粒种子(如油松、樟子松等)达到1.33 hm2。在纯手工操作时,如果是开沟播种,就先用开沟器开沟,然后手工播种;如果是直接在苗床撒播,则需要先稀播,后补播。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播种育苗,都要求在各个环节上能够相互密切配合,达到顺利育苗的目的。3 出苗前的田间管理措施在出苗前的田间管理措施中,主要是松土除草和防治鸟兽等啄食种子。在育苗播种前,土壤应该保持足够的水分,这样在播种后就不必浇水。如果气候过于干燥,可以适量浇水,但是浇水要注意土壤表层结板,能够保持土壤湿润即可。松土除草是出苗前田间管理中的主要措施,在种子幼苗出土前后,如果出现土壤板结或者长出杂草,应及时松土除草。在松土除草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要伤及幼苗。松土除草最好选择在灌溉后或者雨后,这样比较容易操作并能保持田间水分。防止鸟兽伤害芽苗也是出苗前田间管理的必要措施。由于芽苗出土前顶端往往把种子壳顶出地面,这样鸟兽等就容易啄食,造成芽苗损失。可以在播种前把种子与铅丹拌合,使种子表面染成红色,这样对防止鸟兽伤害种子有一定效果。4 出苗后的田间管理措施4.1 苗木遮阴苗木遮阴是为了降低地表温度,减少苗木本身的蒸腾和土壤水分蒸发。遮阴方法很多,生产上普遍应用的是搭遮阴棚。在苗木周围打木桩,然后拴上粗铁线,上铺遮阴网(透光度50%~60%)。这种方法透光均匀,保持土壤湿度好,但成本高。在不影响苗木生长的情况下,尽量缩短遮阴时间。4.2 出苗后的灌排措施灌溉时间和量应根据树种、苗木生长发育时期、苗圃气候和土壤条件来定。小粒种子灌溉次数多些,中粒种子适当少些,大粒种子尽量少灌溉。幼苗生长初期,表土必须经常保持湿润,适当增加灌溉量,减少灌溉次数。苗木速生期,采用少次多量、一次灌透的方法。苗木生长后期,防止贪青徒长,应停止灌溉。灌溉时间尽量在早晨、傍晚和夜间。4.3 出苗后松土、除草除草应掌握“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在苗木生长初期,需要精细抚育,要及时松土、除草,每隔10~15 d进行1次,速生期每隔15~30 d进行1次,苗木生长后期应停止松土、除草。松土、除草工作最好在雨后或灌溉后进行,既省工又达到保墒的目的。向苗床(垄)沟灌水,因水的比热较大、冷却慢,结冻时放出大量热,能提高地温2 ℃以上。合理确定苗圃育苗密度,加强苗圃田间管理措施是提高育苗效益的必要方式,只要在育苗期的各个环节上都加以注意,调整好每个环节的技术,就能成功有效地提高育苗效率,达到有效实现营林、造林的目的。编辑:董娟审核专家:山西省农业种子总站研究员 王圆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