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大量树木被砍伐,森林面积不断减少,使生态系统遭到毁灭性破坏,水土流失情况严重。因此,林业工作人员要合理利用造林技术,加大人工造林面积,科学规划森林种植区域,改善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增强其自身的恢复能力,以增加林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促使我国林业规划建设事业快速发展。1 林业生产中的造林规划设计1.1 造林规划的内容造林规划是指在实际的造林工程中,制定科学合理的造林规划方案。规划方案内容主要包括造林布局、工作进度、造林技术、造林规模以及不同树种所占的比例等。在造林前期准备过程中,树种及造林技术的选择是林业生产的主要内容。同时,在对种植区域进行规划设计时,相关设计人员要充分考虑造林区域的自然环境和影响因素,选择适合的造林技术,保证造林工程顺利进行。在对树种进行选择时,工作人员应将当地的气候影响、土壤肥力以及木材市场情况作为参考因素,选择最合理的树种,并尽量增加树种种类,保证树木种植区域的树种具有多样性。1.2 造林规划的设计在林业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工作相对复杂,具有较高的系统性,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充分考虑树木种植区域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以保证造林规划设计工作正常进行。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发挥造林区域的土地潜能是造林设计的主要目的之一,以保证树木在后期生长过程中具有充足的肥力,从而体现林业规划的科学合理性。并且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详细记录施工说明、施工记录以及施工设计图等,保证施工信息的准确性,为后续工作提供保证。1.3 造林规划的原则林业生产中的造林规划具有较高的系统性和原则性。当前,我国林业工作人员在造林设计规划环节多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设计,以保证设计工作快速完成,加快造林施工工期。在实际的规划工作中,为保证规划工作科学合理,应遵循以下2点原则:第一点,共享性原则。由于造林规划设计工程较大,参与工程的部门较多,因此需要各个部门间进行互助合作,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同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加大管理力度,提升工作效率。第二点,方便性原则。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简化设计工作的内容,减少不必要工程施工,为后期工程造林提供方便。2 林业生产中的造林技术2.1 植苗造林技术植苗造林技术是指将树木幼苗移植到造林区域的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此方法对造林区域的土壤肥力和质量要求不高,但对树种质量要求较高,因此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培育茁壮的树木幼苗,以保证幼苗的成活率。在幼苗移植过程中,需要保证幼苗的根系完整,不能出现断根现象,使幼苗对于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不良条件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而且有利于从土壤中吸取充足的营养物质和水分,供应幼苗茁壮成长。植苗造林技术的应用,切实提高了树种的发芽率,同时有效地防止因造林区域缺水或土质不良造成造林质量不佳的情况发生。当前,植苗造林技术是造林工程中应用较普遍的技术,尤其是在灌木林更新工程中,此方法是首选类别,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2.2 分殖造林技术在我国北方地区,对于杨树、柳树以及松树等进行繁殖时,通常会采用分殖技术,其技术是指将树木的根茎、枝杈等进行培育,形成新林木。其主要利用树木的根茎再生能力进行大范围造林,并保证树木原有的优良基因。与其他技术相比较,分殖技术能有效地降低造林成本和造林时间,同时突破了传统造林技术的地区限制,技术水平较低,但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在实际造林工程中,分殖造林技术能有效地提升树苗成活率,使树苗快速生长,保证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形成成年林。2.3 播种造林技术播种造林技术主要适用于造林面积广阔区域,是当前大型造林工程的首选技术。在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技术人员选择合适的季节将树木种子进行播种,保证树种在自然环境下自我萌芽、成长,并通过对幼苗进行管理、抚育,最终形成成年林。与其他技术相比,播种造林技术省时省力、操作简单,施工相对容易,但对于种植区域的土壤、土质等环境因素要求较高,并且在种子萌发后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幼苗进行管理、抚育,以保证幼苗健康成长,所以,需要相关技术人员结合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选择该技术。营林生产中的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不断完善造林的规划设计工作,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选择造林技术,并做好树木幼苗的后期管理,及时进行养护,保证幼苗的成活率,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此来增加我国的森林覆盖面积,促进我国造林业快速发展。编辑:董娟审核专家:山西省农业种子总站研究员 王圆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