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原创]河南三门峡市紫花苜蓿病虫害发生情况及防治技术

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原创
通过互动交流和服务援助,满足广大农民实用技术需求。
收藏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属豆科苜蓿属多年生草本。粗蛋白含量高,富含矿物质等多种微量元素,有“牧草之王”美誉,风干草中含粗蛋白 17.06%、粗脂肪1.55%、粗纤维28.92%,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含量高且齐全。紫花苜蓿不仅产量高,而且质地柔软,味道清香,适口性好,是畜禽最为理想的饲料。三门峡位于河南西部,紫花苜蓿栽植面积约35000hm2,主要分布在陕州区、卢氏县、灵宝市和渑池县,其他县区均有零星种植。随着苜蓿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大面积连片种植,病虫害的发生日趋严重。为此作者对三门峡市主要苜蓿种植区的病虫害种类及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提出针对性的综合防治,以期能有效地降低苜蓿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的风险,减少对苜蓿草产量和种子产量造成损失。1  研究地概况三门峡位于河南西部,以山地、丘陵和黄土塬为主,大部分地区在海拔为300~1500m。三门峡市地处中纬度内陆区,大部分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度平均气温13.8℃,2 261.7h的年平均日照,216d的无霜期,降水量在580~680mm/年。正是由于三门峡地貌特征复杂,才形成了具有暖温带、温带和寒温带的多元气候,适宜紫花苜蓿的生长。2  研究方法在紫花苜蓿主要栽植区陕州区、卢氏县、灵宝市和渑池县,选择多年来经常出现病虫害而且危害严重的田块进行调查。采用五点取样的方法来害虫调查,由于苜蓿不同害虫的生活习性和田间发生特点均不相,所以对不同害虫需要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随机选取摘取5条苜蓿枝条进行病害调查,从上到下在每个枝条上随机摘取叶片,样本数量10片,进行病害发生程度调查。基于各种病害发生程度的分级标准对摘取的发病叶片进行分级。按害虫危害程度进行分级记载,分级方法如下:普遍发生,虫量大,危害重            ++++2/3-1的调查次数可见,危害程度较重   +++1/3的调查次数可见,危害程度较小     ++偶尔可见,危害程度小,或几乎不造成危害  +3  研究结果3.1  害虫种类及发生情况采用定点取样调查及网捕相结合的方法,对三门峡市苜蓿产区害虫种类及危害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共搜集到危害苜蓿害虫6目11科19种,其中同翅目3科3种,半翅目1科3种,鞘翅目3科3种,鳞翅目2科6种,双翅目1科1种,缨翅目1科2种。其中普遍发生,危害严重的害虫有苜蓿斑蚜Therioaphis trifoll,苜蓿盲蝽Adelphocoris linelatus,烟蓟马Trips tabaci。3.2  病害种类及发生情况通过调查,采集到苜蓿上主要病害5种,分别为苜蓿霜霉病、苜蓿褐斑病、苜蓿白粉病、苜蓿花叶病毒病和苜蓿锈病。以苜蓿霜霉病和苜蓿褐斑病危害最为严重,全市各产区均有发现,有扩展蔓延的趋势。3.3  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3.3.1  苜蓿斑蚜。斑蚜的越冬方式是通过越冬卵或雌蚜在苜蓿田土壤表面和苜蓿残茬上进行的,第二年清明节气(4月初)在苜蓿开始返青的阶段,成蚜出现。约一个月后(5月中旬)虫口的数量开始快速增加,在2周后(6月初)斑蚜开始爆发,进入虫害高峰期。严重时造成整株萎蔫、矮缩,同时可以诱发煤污病。如遇气温升高,干旱少雨天气,蚜量就会迅速上升造成严重危害。主要聚集在苜蓿植株嫩叶、嫩茎、幼芽和花器等部位为害,以刺吸式口器吸取植株细嫩部分的汁液。造成植株矮小、叶片卷缩、叶片变黄脱落,严重发生时,会造成植株大片枯死。防治方法: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生长势,增加抗性,清园除草冬季或早春人工剪除有虫、卵枝条,减少越冬虫源,以减少来年发生基数;保护和利用各类天敌,如瓢虫、草蛉、食蚜蝇、蚜小蜂等;发生盛期可用1.8%阿维菌3000~5000倍,10%吡虫啉可湿粉2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粉1500~2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雾。3.3.2  苜蓿盲蝽。盲蝽成虫通常出现在苜蓿初花期阶段(5月下旬),整个开花阶段虫数迅速增长。不同虫态的盲蝽成长周期重叠发生,可不断取食:通过刺吸苜蓿的嫩叶、花芽、嫩梢及未成熟的种子,并注入有毒的唾液,使得植株矮化、落花、皱缩、畸形。防治方法:在盲蝽发生的初期,喷洒有机磷剂和菊酯类药剂,均能达到较好防效。有机磷剂,如50%辛硫磷乳油或50%马拉硫磷乳油、4.5%高效顺反氯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50%磷胺乳油1000~1500倍液等。菊酯类药剂,如20%灭扫利乳油2000倍液、2.5%功夫乳油或2.5%敌杀死乳油等。3.3.3  烟蓟马。危害苜蓿整个生育期的烟蓟马,主要取食叶芽、花芽和花,有追花逐朵的习性,对鲜草产量尤其是种子产量威胁性很大。防治方法:冬春季清理田间杂草;发生盛期可喷施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喷雾,对若虫及成虫有良好效果;保护和利用天敌,合理科学用药,以发挥天敌的控制作用。3.3.4  苜蓿霜霉病。植株感病后,叶片背面有局部性乳白色或灰紫色霜状霉层,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一些不规则形的褪绿斑,边缘不清晰,发病严重时,病斑扩大,整个叶片黄绿色,叶片边缘向下卷曲,茎上部变粗,节间缩短。高温高湿,雨水频繁,叶背面会出现淡黑色霉层。主要感染收割后新生茎叶和当年种植的苜,严重时头茬苜蓿产草明显下降,草质变差。防治方法:选用抗病良种;加强栽培管理,适当稀植,采用高畦栽培,有条件的地区采用滴灌技术可较好地控制病害;发病时可选用70%代森锰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2.2%普力克液剂6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80%赛得福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喷雾时应尽量把药液喷到基部叶背。3.3.5  苜蓿褐斑病。发病时茎叶和荚果上出现褐斑,先发生于下部的叶和茎,再蔓延至上部嫩稍叶片,后期病斑出现褐色盘状增厚。侵染来源为种子、土壤及病叶,凉爽潮湿的气候利于病害的大面积发生。该病对紫花苜蓿的产量、质量、种子的产量均有极大影响,它不仅在植株生长期使叶片大量脱落,更严重的是病叶在茎秆上的固着力明显减弱失。同时,感病株内香兰醇类毒物含量剧增,对家畜的生殖过程有很大影响。防治方法:清洁田园,采摘病片、病残体,携出田外集中销毁;加强管理,降低田间湿度,施用腐熟有机肥,适时喷施叶面肥等,增强植株抗病力;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威尔达甲托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扑海因悬浮剂1000倍液。苜蓿是我市近年来推广种植的主要经济牧草,是我市重要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我市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随着大面积的苜蓿种植,病虫害问题也日益突出。本研究初步调查到我市苜蓿害虫6目11科19种。此次调查主要是摸清了我市苜蓿主要病虫害的种类及发生情况,后续将开展防治相关的研究工作,为苜蓿病虫害针对性的防控及掌握苜蓿病虫害的无公害治理技术奠定基础。编辑: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