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均森林资源远低于国际平均值,随着过去几十年的过度采伐,更是对森林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为了恢复我国的生态环境,植树造林是当前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苗木活力是影响幼苗成活率的重要因素,同时对造林效率有着重大影响。从起苗到栽植前的保护措施等各个环节,都对苗木活力有着重要影响。如何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提高苗木活力,从而提高苗木成活率以及造林的工作效率,是育苗及造林工作者工作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下面笔者将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对提高造林苗木活力的技术措施进行详细介绍。1 起苗1.1 起苗季节对于多数树种而言,应选择在幼苗即将萌发或者即将休眠时,也就是春秋两季进行起苗,才能有更高的成活率。对于松树等活力较强的树种,也可以在多雨的季节进行起苗移植。一般来说,起苗最好随起随用,苗木在外存放的时间越短,对提高其活跃度越有利。但是,在造林规模较小时,需要的苗木较少,造林时间也短,基本可以做到随取随用;而在大规模造林时,需要的苗木数量极大,造林需要的时间较长,不可能做到随取随用,都会存在或长或短的苗木保存、运输时间,因而对苗木的活力保持提出较高的要求。1.1.1 春季起苗春季起苗一般是在土壤即将解冻、苗木即将萌发时进行,此时苗木即将进入生命力旺盛的阶段,具有较高的成活率。对于绝大多数苗木而言,如樟子松、杨树、榆树等,此时起苗如能带土移植,具有极高的成活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不能及时定植,则需要通过合理的贮藏方式来维持苗木的活力。1.1.2 秋季起苗秋季起苗一般是在苗木即将进入休眠期但尚未进入时进行,同样适合大多数树种。此时苗木尚未进入休眠期,生命力较强,及时定植可使其在土壤结冻、苗木进入休眠期之前愈合受伤的根系,生出新根,提高来年春季的生长速度。如果起苗后不能及时定植,也可采用假植的方式贮藏苗木,待来年春天后再进行定植,成活率也极高。常采用这种方式的树种主要有紫穗槐、沙棘及桑树等。1.2 起苗方式阔叶树苗的起苗方式和针叶树苗有所不同,下面分别进行介绍:1.2.1 阔叶树苗的起苗方式对于裸根阔叶树苗来说,起苗应从畦边开始,在离苗木30~40 cm处开挖,根据挖土情况判断,根部大概有1/2左右在外面时开始斜挖。挖的过程中要注意尽量不要伤到根部,保持根部的完整性。对于较大的苗木,要进行截干或者适当剪枝,以减小对水分和营养物质的消耗,提高成活率。1.2.2 针叶树苗的起苗方式裸根针叶树苗起苗时,挖开方式同裸根阔叶苗相同。但是如果树苗较小,在起苗后要将其根部蘸上泥浆和生根粉;如果苗木较大,则要带土起苗,而且在起苗后最好使用纱布等将根部的土壤包裹好,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土块破碎。2 苗木的分级统计和检验检疫2.1 苗木的分级统计苗木的分级统计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2.1.1 分级标准裸根苗的分级,主要以根系、地径和苗高3个方面来确定。只有这3个方面都能达标的,才能算是合格的苗木,才能出圃。另外,还要求苗木秆茎通直、色泽正常。针叶树顶芽发育要饱满健壮、充分木质化、无机械损伤,又无检疫对象病虫害。营养袋、营养钵苗木主要按照营养钵(袋)规格、地径、冠幅、苗高4项指标分级,原则要求同裸根苗。2.1.2 分级方法起苗后首先将杂废苗剔除,然后按照相关要求,首先选出Ⅰ级苗,然后将不合格苗选出,最后剩下的就是Ⅱ级苗。一般情况下,Ⅱ级苗会占据到绝大多数。分级结束后,将废苗和杂物清理掉,将不合格苗继续培育至合格后再出圃。2.1.3 苗木统计苗木统计一般在分级时可同时进行。2.2 苗木的检验检疫苗木在出圃前,需要林木种苗检验员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检验检疫,经检验检疫合格后附上标签,并发放检验检疫合格证书,方可出圃。3 苗木包装和贮藏3.1 苗木的包装苗木的包装主要是对根系的包装,只有进行合理包装,为苗木的根系提供一个较好的保水环境,才能维持根系的水分平衡,保持苗木的活力,提高移植后的成活率。一般可在包装前对苗木的根系进行一定的处理,如蘸水、蘸泥浆、蘸保水剂等,如果能同时蘸一些生根粉,则效果更佳。对根部进行处理后,即可进行包装。包装时一般先使用塑料袋将苗木的根部包紧,一方面可以减缓水分的损失,保持苗木活力;另一方面也能避免苗木根部的土块破裂。包装好根部之后,根据实际需要可决定是否采取纸箱进行外包装。3.2 苗木贮藏如果是秋季起苗而等来年再定植,则可暂时将苗木假植。假植一般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背风、土壤湿润的地方开沟,苗木以捆排列,每排数目相同,苗梢向下风方向倾斜,深埋踩实灌水,可间隔压进农作物秸秆捆,以利苗木呼吸通风,防止苗木发热霉烂。对于一些名贵的树种,则可以采取窖藏的方式来进行贮藏,由于窖藏时温度较低,能够延长苗木的休眠期,从而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较高的活力。苗木的起苗、包装、贮藏等每个环节都会对其活力造成较大影响,要想提高苗木活力,要合理实施每个环节。但是无论如何,要想尽量减小其活力的损失,只有即起即用才能最大程度保持苗木活力,提高成活率。因此,将苗圃尽量靠近造林地,才能真正做到“适地适树适种源”,从而提高植树造林的成活率。编辑:董娟审核专家:山西省农业种子总站研究员 王圆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