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原创]农药污染防治措施

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原创
通过互动交流和服务援助,满足广大农民实用技术需求。
收藏

中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农药使用量非常大,而使用的农药中有80%以上是可以直接渗透到环境中,这对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和农产品都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如果长期发展下去,将会对土壤和人体健康带来危害。1   农药污染的危害农药污染的危害可以被分为两大类:对土壤的危害和对人体的危害。对土壤的污染简单来说就是向土壤投入农药的时候,农药中的有害物质已经远远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这时就会对土壤造成污染;对人体的危害简单来说就是若长期接触农药,它是可以通过皮肤表层进入人体从而引起中毒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如果平时不注意食用卫生,就很容易引起药物性中毒。药物性中毒可分为两种:急性和慢性。一般来说,高效农药更容易引发急性中毒,严重时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甚至死亡现象;慢性中毒是指皮肤长时间接触小量的农药,其发病过程是比较慢的,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2   农药污染的防治2.1   综合防治病虫害,降低农药用量2.1.1   培育抗病虫农作物品种这个方法是防治最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是最经济的方法。生产中使用农药的主要原因就是使农作物能够抵抗病虫,而培育抗病虫农作物就可以有效地降低农药用量。2.1.2   利用陪植植物这种方法从根本上来说属于一种生态防治方法。陪植植物治虫是指在农作物的周围种植一些害虫的天敌植物,这样就可以减少病虫对农作物的危害,从而减少农药用量。2.1.3   栽培耕作措施间混套作是一项非常有效的防病虫技术,即把形态特征不同与对生活因素的需求不同、生育期不同、根系分泌物不同的作物合理地搭配种植,不仅可以立体地利用空间养分和水分,而且可以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增强抗性,减轻病虫草害。轮作是根据不同作物所需营养元素不同、根系入土深度不同而进行的轮换种植。2.2   合理使用农药,控制污染源想要有效地控制农药带来的污染,最根本的就是控制污染源,严格把控农药的用量。对农作物要对症下药、合理用药,农药的用量和浓度要精准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在保护农作物的同时把农药的污染降到最小。2.3   充分调动土壤本身的降解能力生产中可以通过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土壤本身的自抗能力,如调节土壤结构、黏粒含量、有机质含量、土壤酸碱度、离子交换量、微生物种类数量等,使土壤对农药的降解能力提高,有利于减少农药污染。2.4   采用生物修复技术对土壤污染进行防治2.4.1   微生物修复这种方法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微生物的手段对残留在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去除的过程,如果不能去除可以进行降解,将有害物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办法。2.4.2   植物修复近几年,植物修复问题成为了生物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是植物修复更适用于需要大面积降低农药污染的情况,这种方法不仅可以降低农药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可以去除环境中的重金属元素。2.4.3   菌根修复菌根是土壤真菌菌丝与植物根系形成的共生体。根据有关资料显示,VA 菌根(丛枝菌根)外生菌丝重量占根重的1%~5%,这样一来就使得这些外生菌丝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大大增加,植物的吸收能力提高,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另外,菌根化植物能为真菌提供养分,维持真菌代谢活性。此外,菌根有着独特的酶途径,可用以降解不能被细菌单独转化的有机物。因此,菌根修复的方法比较有效。2.5   加强从业人员对农药污染的认知在我国很多农村地区,存在着大量的农作户,这些农作户作为农药的使用者,很有必要了解如何合理地使用农药。因为大量地使用农药会造成农药残留,将直接污染环境。加强农户的安全意识是很有必要的,要使他们清楚地了解农药的危害,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在现代化生产下,很多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农药,这样一来就会对环境以及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所以,进行农药的防治工作是很有必要的。首先要分析污染源,得知污染原因后,综合经济、技术因素采取合理的措施,对已经被污染的土壤采用生物修复技术进行修复(这种技术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小,并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或导致农药转移,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物的浓度,并同时处理受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编辑:韩风审核专家:山西省农业种子总站研究员 梁宗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