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的大同、朔州两市及忻州、太原、晋中、长治等部分高海拔丘陵山区都有着海拔高、无霜期短的共同点,都属于高寒春播玉米区,可占到山西省玉米面积的35-40%,该区域玉米产量的高低对全省玉米总产有着重要影响。 从近几年高寒区玉米生产现状来看,虽然在特殊年份不乏出现个别高产样板,但总体而言玉米产量忽高忽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无霜期短,如大同、朔州两市多数年份早霜可发生在9月中旬,玉米有效生长期在120天左右,再加昼夜温差大,玉米生长期内有效积温低,平均在2500℃以下,制约了玉米品种的选用范围。早熟与中早熟玉米品种成为当地的主推品种,中熟与中晚熟玉米品种只能在个别无霜期长,生产条件好的小区域选用。其次是降雨偏少,在玉米生产期内平均降水不足300毫米,而且年际变化很大,特别是在春季干旱少雨的年份,因播种困难,种植面积得不到保证,再加上灌溉条件不完善造成了玉米产量随年际降雨的变化而变化。次外由于受土地资源的限制,作物轮作倒茬困难,玉米地多年连茬单作,造成了玉米地力不断贫瘠与退化。大部分地块连续3-5年种植玉米,不少地块连茬单作的年份可超过十几、二十年以上。玉米属于须根系作物,根系深而发达,对土壤水分与养分的吸收能力很强。再加玉米对土地养分的吸收选择性很强。它不仅吸收大量的氮、磷、钾主要养分。还要吸收不少的常量钙、镁、硫与微量元素:铁、锰、铜、锌、钼、硼。由于多年的玉米单一连作,玉米根系在相同的根层范围内吸收相同的矿物营养,选择性的摄取,造成土壤营养成分的严重失衡,玉米生长发育的多种营养及微量元素逐年缺失,单纯依靠人工施肥难以确定理想的配方,最终导致玉米地的贫瘠与退化,这也是高寒区玉米产量低而不稳并普遍存在的重要原因。编辑:都婷审核专家:山西省农科院推广处 马宏斌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