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原创]山区玉米生产建议

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原创
通过互动交流和服务援助,满足广大农民实用技术需求。
收藏

1 选用良种选择适合当地种植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的杂交玉米种,平缓地选用大穗型品种(如:金穗888、迪丰198),瘦坡地选用抗逆性强的品种(如:正红311)。高山地区应选用抗低温、苞尖紧的品种(如:金穗888、正红311)。2 适时早播,趋利避害适时早播可以增加干物质的积累进而增加产量,也能躲过干旱特别是伏旱的影响,避开抽穗开花期的不良气候,确保其结实良好,还能增强抗倒伏能力。玉米在表土层(10 cm)温度稳定在12℃以上时即可播种,但若是遇夏旱严重或秋天低温绵雨天气,还是要影响玉米产量。所以必须采取双膜覆盖育苗、地膜覆盖玉米栽培等措施来提早播种期,才能躲过干旱和绵雨低温天气。将古蔺玉米播种期提早为3月上旬—3月下旬,低矮地区(海拔600 m以下)在3月上旬,半高山地区(海拔600~900 m)在3月中旬,高山地区(海拔900 m以上)在3月下旬。3 双膜覆盖、育苗移栽育苗移栽具有培育壮苗,提高产量,解决前后作物矛盾,利于抗旱改种,保证大面积苗齐、苗壮的作用。移栽的玉米苗株矮茎粗,根系发达,穗位下降,抗倒力强,能避开伏旱而增产。目前古蔺山区主要采取粪团育苗和塑料软盘育苗两种方式,营养土最好选用林地表层的疏松土壤,也可用筛细的腐熟有机肥兑细泥土,苗床1.2 m宽,长度因土块大小而定,最长不超过15 m,床底要欠细整平,浇足底水,粪团育苗要用细泥土覆盖好缝隙,苗床四周要围好泥土高出床面。要确保适时早播,育苗时还要实施双膜覆盖育苗,可提高温度3℃~5℃,还能使床土水分均匀,利于出苗。先用地膜或微膜平铺覆盖苗床,再用竹片起拱后盖膜,待玉米苗出土后揭开平铺地膜或微膜, 2叶后晴天揭拱膜两端通风降温,下午4点后盖膜,塑料软盘要注意补充水分,栽前要炼苗,实行昼揭夜盖。3叶期—5叶期移栽。4 合理密植大穗型品种的种植密度为2 800~3 000株/0.067 hm²,半紧凑型品种的种植密度为3 200~3 500株/0.067 hm²。紧凑型品种3 500~4 000株/0.067 hm²;若农户缺劳力只能搞直播的田块,每窝只播2粒种子,并在播后3~5 d育玉米种200~400 g/0.067 hm²作预备苗,以便及时栽补失窝,达到合理密度。5 地膜覆盖栽培地膜玉米栽培具有增温、保水、保肥,抑制杂草生长,增加田间光照强度,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和提早成熟等效果,特别高山冷凉地区能确保玉米前期生长良好,后期躲过绵雨低温气候,从而增产增收。地膜覆盖玉米一般按1 m和0.8 m宽窄开厢,在窄行内双行错窝,按以上的密度要求栽玉米,若土壤墒情差,应浇水后及时盖膜,膜孔及膜边要用泥土封严。6 科学施肥6.1 施足底肥玉米底肥以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有机肥一次性施完,要重视磷、钾肥的施用,缺锌田块应加施锌肥;使用时采取条施或者穴施,注意要与种子隔开或者与土混合,防止烧苗。6.2 早施苗肥4叶期—6叶期时早施苗肥,达到壮苗大穗。6.3 猛攻穗肥穗肥多在大喇叭口期追肥。施肥量要占总量的40%以上,不论地块肥力如何,玉米田块穗肥的增产效果显著。追肥要深施,深施肥效长且稳定,肥料利用率高,促进根系深扎,扩大吸收面积,坚持以肥促根、以肥调水、以水调肥的原则利于增产。7 秸秆还田实施玉米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越冬虫源。玉米收获后,及时将玉米秸秆砍倒平铺地面,每0.067 hm²用1包(10 g)微生物催腐剂加500 g水泡24 h,兑水100 kg喷洒或浇洒在秸秆上。应保持秸秆湿度大于70%,若遇干旱要适量加盖土壤,防止水分蒸发。8 综合管理待玉米长到10叶期—12叶期,可扯开地膜,深施穗肥结合进行大培土,促进根系下扎,抗倒伏。在玉米抽穗开花期,同时要进行开花、授粉、灌浆等,是需水量最多的时期。田间管理的主攻目标为养根、保叶,防止早衰,增粒增重,田间持水量应达到70%~80%,土壤墒情差应人为补充水分,多雨季节应清沟排水,以防受涝,茎、叶发黄早衰,影响灌浆结实而减产。9 玉米螟防治玉米常见的虫害是玉米螟。玉米螟又称玉米钻心虫,主要以幼虫钻蛀玉米茎秆、穗苞为害,以老熟幼虫在玉米茎秆内越冬,来年日平均温度达18℃以上时开始化蛹,成虫具有趋光性、趋高大产卵的特性,低龄幼虫有明显的趋糖、趋湿和背光的习性,长栖息于玉米心叶、果穗顶端,因此,若冬季偏暖,雨水偏多、偏早的年份是玉米螟的大发生年。9.1农业防治在成虫羽化前(3月中旬)处理完玉米秸秆、穗轴,消灭越冬虫源。选用耐害、高产的杂交玉米种,采取地膜覆盖、育苗移栽、实时早播等措施减轻危害。9.2 物理防治采用黑光灯或性诱剂粘板等诱杀成虫。9.3 药剂防治在玉米心叶期花叶率超过10%时,每0.067 hm²用质量分数90%杀虫单60 g或20%氯虫苯甲酰胺15 mL兑水50~60 kg。编辑:严丽琴审核专家:山西省农机化技术推广总站高级工程师 张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