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原创]红黍高产栽培技术

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原创
通过互动交流和服务援助,满足广大农民实用技术需求。
收藏

1 播前准备1.1 红黍需合理轮作倒茬选择适宜的前茬是获得高产优质的重要条件,红黍忌连作,理想的前茬作物是大豆、马铃薯。1.2 精细整地是保全苗的关键对中等肥力的土地、黏土和土层较厚的地块要秋深耕20~25 cm,这样可以熟化土壤,改良土壤结构,增强保水能力,但瘠薄土地不宜深耕。春季气温升高,进入返浆期,土壤化冻,要进行耙耱,防止水分蒸发,同时消除坷垃,使地块平整细碎,有利于出苗。1.3 适量的基肥是红黍丰产的重要措施红黍生育期短,一般为80~90 d,多在山旱地种植,施肥以基肥为主,种肥、追肥为辅。施肥量应根据产量、地力、肥料质量、种植密度、气候及栽培水平灵活掌握,施肥方法根据肥料质量、数量,采取撒施、沟施和穴施,在当地一般农家肥每0.067 hm²用量500~1 000 kg,结合有机肥施入尿素10 kg或碳铵15 kg。肥料的施用量一定要根据播种前的旱情施用,不可盲目。有机肥的使用以鸡粪、牛粪为主的厩肥最好,增产效果明显。1.4 种子处理红黍种子一般是在上一年红黍田间选穗,挑选那些具有红黍特点的生长整齐、成熟一致的大穗,经脱粒获得。播前一周选晴天把种子摊在干燥向阳处暴晒,晒匀、晒透,播前再用水浸种12 h,并用种子质量的0.3%“拌种双”拌种,可使出苗整齐,根系发达,分蘖多,植株生长旺盛,同时对防治黑穗病效果十分明显。2 播种2.1 播种要适时当地农谚“夏至高山不种黍”,播种一般根据气候和墒情在6月上旬进行。2.2  播种方法一般采用耧播和犁开沟手溜籽两种方法,耧播开沟不翻土,深浅一致,落籽均匀,出苗整齐,在干旱墒情差时多采用此法,行距一般为25 cm;犁开沟手溜籽跑墒多,出苗不匀,适宜墒情好时采用,行距25 cm,播幅10 cm。2.3 播量要根据土壤肥力、整地质量、播种方法及地下害虫为害程度来确定播量。一般每0.067 hm²播量为1 kg。2.4 播种深度红黍以浅播为好,播种深度一般以4~5 cm为宜,但在春天风大、干旱严重时,可适当加深一些。同时,要注意加大播种量。2.5 播后镇压播后镇压是有效的保苗措施,红黍子粒小,播种浅,干旱多风时,土壤蒸发量大,播种层水分不足,如整地质量不好,坷垃多空隙大,种子难以吸水发芽,应随种随压;土壤湿度大时不镇压,需耙耱平整,对播种层水分增加有显著效果。3 田间管理3.1 苗期管理红黍从出土到拔节前为苗期阶段,苗期管理在保证全苗的基础上,“控上促下”培育壮苗,采取蹲苗促壮的措施,同时防止大雨存水淤垄,低洼积水处要及时排水,破除板结。播后25~30 d,在红黍苗2叶期—3叶期进行间苗,早间苗可使根系发达,植株健壮,为后期壮株大穗打下基础,也是增产的重要措施。在4叶期—5叶期时,结合定苗进行第1次中耕,同时除草、去劣苗去弱苗,一般株距10 cm,每0.067 hm²留苗2.5×104~3×104株。3.2 拔节抽穗期管理这一时期红黍生产发育最旺,主攻方向是壮株、促大穗。通过精细管理可使植株叶色黑绿光亮,茎秆粗壮,生长整齐一致。第2次中耕要做到彻底拔除杂草和弱苗、病虫苗,给红黍创造一个通风透光的良好环境。在拔节后到孕穗期,如果土地肥力差,苗色发黄,在下雨前给红黍进行追肥,一般每0.067 hm²追尿素5 kg或碳铵10 kg,施后覆土,以防流失,提高肥效,追肥可结合中耕进行。3.3 开花成熟期管理开花至成熟期红黍田间管理的主攻方向是攻籽粒,防止叶片早衰,促进光合产物向穗部籽粒转运和积累,提高千粒质量,促进及时成熟。遇到干旱天气,有条件的可轻浇,保持土壤湿度;遇到雨涝积水,应及时排除积水,破除板结,改善通气状况,促进灌浆成熟;到灌浆期穗部加重如根系发育不良,下雨后土壤疏松刮风即可倒伏,造成产量下降,为防止倒伏,要加强田间管理,早间苗,蹲好苗,合理施肥,中耕培土。4 收获红黍成熟期很不一致,穗上部先成熟,中下部后成熟,主穗与分蘖穗成熟也不一致,红黍粒落性强,收获过晚损失严重,一般70%~80%籽粒脱水变硬即可收获。在当地以人工镰刀收获为主,先将红黍割倒放在田间晾晒2~3 d,然后捆成小捆运回晒场进行打碾脱粒。脱粒宜即湿进行,过分晒干外壳难以脱尽,脱粒后要立即清选晾晒,含水量在14%以下可收贮。 编辑:丁琳审核专家:山西省农机化技术推广总站 高级工程师 张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