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定编号:晋审棉2002003培育过程:晋棉34号(DHR-2)是山西农科院作物遗传研究所通过半配合生殖方法快速培育出的转(Bt)基因抗虫棉,母本用半配合生殖材料VSG,父本用我院棉花所转(Bt)基因的抗虫棉低代材料95-1。选择F1代中产生的具有父本性状(Bt基因)的抗虫单倍体(2n=26),经染色体加倍成为纯合二倍体(2n=52)。再经过抗虫鉴定、产量比较试验、品质测定、生产试验选育而成。2002年2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晋棉34号。该项研究是“95”期间国家“863”重大课题。 特征特性:晋棉34号株型紧凑,株高70-80cm,单铃籽棉重5克左右,籽指10.2克,衣分38-40%,叶色深绿,中等大,生长势较强,后期吐絮集中,霜前花率80%以上,纤维洁白。2000年经农业部棉花品质检验测试中心测定:2.5%跨长30.3毫米,整齐度47.4%,比强度21.1CN/tex,伸长率9.7%,马克隆值4.2,反射率79.4%,黄度8.6,环缕纱强129,气纱品质1895,达到国家95育种攻关指标,附合纺织工业要求。1999-2000年经网室鉴定,晋棉34号的2代棉铃虫百株幼虫15头,对照晋棉10号(非转基因抗虫棉)百株幼虫63头,比对照减少76.2%。晋棉34号百株被害蕾41个,对照晋棉10号百株被害蕾267个,比对照减少84.6%。达到了高抗水平。2000年和2001年在2代棉铃虫发生高峰期分别对13个点进行调查,晋棉34号二代棉铃虫百株幼虫两年平均11.1头, 对照晋棉21号(非转基因抗虫棉)为40.2头,晋棉34号比对照减少71.3%。百株被害蕾晋棉34号两年平均为45.9个,对照晋棉21号为240个,晋棉34号比对照减少72.4%,达到高抗水平。2001年晋棉34号经山西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生物技术室进行抗虫鉴定,检测结果认为晋棉34号的抗虫性好。产量表现:晋棉34号2000年在晋中地区三个点、吕梁地区二个点参加生产试验;小区面积0.5亩,五个点均增产,平均皮棉产量76.5公斤/亩,比对照晋棉21号增产12.8%。2001年扩大到晋中地区五个点,吕梁地区二个点,忻州地区一个点进行生产试验,平均皮棉产量88.7公斤/亩,8个点均表现增产,比对照晋棉21号增产29.2%。2001年8月31日,由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组织部分审定委员和专家,在平遥县西城,榆次市陈侃乡生产试验地,对特早熟抗虫棉新品系晋棉34号进行了田间鉴定。一致认为:晋棉34号生长势强,生长整齐而稳键,单株结铃多,棉铃大而均匀,抗虫性强,是一个性状基本稳定的新品系。栽培要点及适应范围:晋棉34号适宜我省及全国特早熟棉区春播及黄淮海棉区夏季复播。提高播种质量、保全苗,水肥条件良好,密度6000-8000株,生育期二代棉铃虫可不治,三代以上棉铃虫特别严重时可适当防治,蚜虫及其它害虫应及时防治。编辑:史明映审核专家:山西省农科院作物遗传研究所 郭宝德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