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栽培季节及常用栽培方法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大,各地的地形不同,气温差异也很大,因此猴头菇栽培季节的安排,必须结合猴头菇的生物学特性和当地气候条件来确定。在我国,主要利用春秋两季温度适宜的季节进行栽培。北方4~5月,9~10月较适于猴头菇生长,南方3~5月,9月下旬至12月中旬较适于猴头菇生长。在可以人工加温或降温的设施内可以延长猴头菇的生产季节。人工栽培猴头菇常用的方法有瓶栽、袋栽和段木栽培。二、菌种制备优良的栽培母种生长快,均匀整齐,在适温下两周内即长满斜面。冰箱保藏常形成原基,镜检有少量厚垣孢子。若孢子过多,则产量偏低。若菌丝发黄、细弱、稀疏,表明菌种退化。如生长不匀,程度不齐,说明菌种不纯,不宜采用。原种应致密洁白,上下均匀,无菌丝间断,表面菌丝旺盛。若基质干缩,料壁脱离,颜色发暗,表明菌种老化。如壁周出现各色条纹、斑点,表明菌种有杂,不能使用。菌龄要适宜,冰箱保藏的母种和原种一般不超过3个月,常温保藏的不超过20天。若菌龄过长,则活力下降,不仅生长慢,产量低,而且抗逆性差,极易染杂。三、培养料的配方及制备猴头生长完全依靠培养料中的营养。如果培养料中含有芳香族化合物或其他有毒物质,菌丝体的生长发育就会受到抑制或异常刺激。因此,配制培养料时,应注意不要混入松、柏、香樟等树种的木屑及其他有毒物质。猴头菇的栽培料很多,可选择无霉烂变质的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甘蔗渣、麸皮和米糠等。要求新鲜,无虫蛀、霉烂,无农药污染。常用配方有:1、棉籽壳80%,木屑10%,米糠8%,石膏粉1%,过磷酸钙1% 。2、棉籽壳79%,麸皮20%,石膏粉1%。3、玉米芯30%,棉籽壳32 %,麸皮10%,木屑10%,米糠10%,玉米粉7%,石膏粉1% 。4、玉米芯78%,米糠或麸皮20 %,石膏粉1%,过磷酸钙1%。5、棉籽壳80 %,稻壳8%,麸皮10%,石膏粉1%,碳酸钙1%。6、稻草粉60 %,木屑18%,米糠18%,石膏粉1%,蔗糖2%,过磷酸钙1%。7、甘蔗渣78%,麸皮20 %,石膏粉1%,过磷酸钙1%。8、木屑75%,麸皮20%,蔗糖1%,碳酸钙1%,硫酸钾1%,磷酸氢二铵2%。9、木屑76%,麸皮20%,玉米粉2%,石膏粉2%。10、木屑40%,玉米芯39%,麸皮20%,石膏粉1%。选好培养基配方后,各种配料按比例称号后混匀,再将易溶于水的糖、过磷酸钙、石膏粉等辅料称好后溶于水中,拌入料内,充分拌匀。调节含水量为55~60%,即手握培养料时,指缝间有水渗出,但不下滴为宜。一般pH为5~6。四、培养料的分装及灭菌培养料配好后,应及时分装,以防感染杂菌,引起变质。猴头菇栽培装料时要特别注意不可过紧,料装得过紧时,氧气不足,影响菌丝体的生长。另外,料不可装得过浅,要装至距瓶口或袋口2~2.5厘米处。否则,子实体柄长,降低商品品质,并浪费菌丝体内的养分,降低产量。装好料的瓶或袋,可用棉塞封口,也可用双层牛皮纸封口。袋栽使用套环时,要套紧料表面,以防培养期间悬空出菇时形成长柄菇。培养料装瓶或装袋后要及时灭菌,瓶或袋之间要留有间隙,让蒸汽流通,并注意锅内不要装的太满。常压灭菌要求100℃保持14~16小时。高压灭菌121℃保持2小时。五、接种培养料灭菌后待料温降到25~30℃时,在无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接种,接种后移入干净的培养室,进行发菌管理。六、发菌管理猴头菇菌丝在22~25℃条件下培养,细胞原生质浓,生命力强,也不会提早形成子实体。温度高于28℃,菌丝容易老化;低于20℃,菌丝未长透培养料就会形成子实体。子实体形成后,瓶口或袋口必须打开。猴头菇菌丝生长对空气的要求不高,每天开窗l~ 2次,每次0.5小时即能够满足菌丝生长需要。瓶内或袋内的空气可以满足猴头菇菌丝前期生长的需要,但菌丝生长量和生长速度达到一定程度后,袋内二氧化碳含量往往已超过了猴头菇菌丝的承受限度,菌丝就不能继续生长,此时要将瓶口或袋口的绳子解开,使之出现一小缝,使空气进入瓶或袋内,使菌丝正常生长。菌丝体培养期间空气相对湿度为65~70%为好,空气湿度过大容易滋生杂菌;子实体形成期间,空气相对湿度应为80~90%。猴头菇菌丝生长不需要光照,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菌丝可以正常生长。七、出菇管理当原基充分膨大,长至瓶口或袋口时,打开瓶口或袋口。出菇时室温应尽量控制在16 ~20℃。当温度低于14℃时,菇体发红,温度越低,颜色越深,若低于子实体分化所需的最低温度时,则不分化。温度高于26℃,子实体也会发红。猴头菇子实体生长如通气不良,子实体质松、重量轻、生长慢、菌刺少而粗,甚至会出现畸形。每天应定时打开门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子实体采收前,通气量要增加,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0.1%。猴头菇子实体形成和生长阶段需要一定的散射光,100~400lx。如光照不足则菌蕾少,子实体发育不良,易产生畸形菇。猴头菇子实体发育需要80~90%的空气相对湿度,在这一环境条件下,子实体生长迅速,呈白色或乳白色。空气相对湿度过低,子实体生长缓慢,但菌刺较短,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商品质量。所以,在开始形成子实体时,空气相对湿度要求保持在90%左右。当菌刺达0.5~1厘米时,空气相对湿度应降至85%。出菇期间,一般不移动菌瓶或菌袋,菌刺有明显的向地性,频繁移动位置易产生畸形菇。八、采收猴头菇应在孢子未落下,菌刺在0.5~1厘米时采收。子实体完全成熟后采收则肉质松,苦味重,品质下降。如子实体作为药用,采收期可适当推迟。采收时用小刀从瓶口或袋口内切下菇柄,不要留下菇脚,否则会引起杂菌污染。采收前一天不可喷水,以降低菇体含水量,以免运输贮存时产热使得菇体色泽暗、口味差。猴头菇采收后应将留于基部的白色菌膜状物拣去,使料内菌丝得到新鲜空气充分生长,继续管理7 ~10天后第二潮子实体即可形成。一般可采3潮左右。 编辑:柳晓林审核专家:山西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 研究员 郭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