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孢子虫病是由隐孢子虫引起的一种世界性人畜共患病,能引起哺乳动物(特别是犊牛和羔羊)的严重腹泻,也是人(特别是免疫功能低下者)严重腹泻的一种重要病因,是造成人类艾滋病患者晚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黑龙江、江苏、陕西、北京、广东、新疆、安徽、湖南、四川等地均有感染。(一)病因隐孢子虫内的卵囊呈圆形或椭圆形,囊壁光滑,一端有裂缝。成熟卵囊内含4个香蕉形的子孢子和1个残体,无卵子囊。其主要种类为:(1)小球隐孢子虫,寄生于哺乳动物胃黏膜上皮细胞内,卵囊大小为7.2微米×5.6微米。(2)小鼠隐孢子虫,寄生于哺乳动物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内,卵囊大小为5微米×4.5微米。(二)诊断要点1.流行病学 人畜的主要感染方式是粪便中的卵囊污染食物、饲料和饮水,经消化道感染。宿主范围极广,包括人、牛、羊、马猪、犬等哺乳动物。血清学检查发现牛92%阳性,绵羊48%阳性,猪100%阳性。流行无季节性,自然发病家畜中以犊牛、羔羊、仔猪较多。2.症状 犊牛的隐孢子虫感染最为严重,6~12日龄的感染率可高达85%~100%,12~28日龄的感染率为51%,35日龄的感染率则只有6%。经常与其他肠道病原体并发,使病情复杂化。潜伏期为3~7天,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严重腹泻,粪便中带有大量纤维素,有时带有血液。贫血、消瘦,发育缓慢,体温偶见升高。死亡率可达16%~40%,特别是1月龄以内犊牛最为严重。3.病理变化 尸体消瘦,黏膜苍白。肠黏膜充血,肠壁变薄,小肠绒毛层萎缩受损,肠黏膜固有层有巨噬细胞、浆细胞、噬酸性白血病和噬中性白血病浸溶,病变部位有大量的不同发育阶段的虫体。4.实验室检查1.病原学检查 生前可用直接涂片法、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镜检存在于粪便中的卵囊,死后可刮取病变部黏膜,涂片染色镜检各期虫体。2.免疫学检查 可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荧光试验、免疫酶染色法、免疫印迹法等方法进行免疫学检查。(三)防治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据报道,二氯散糠酸脂、氨丙啉、奎宁加氯林可霉素等对本病有一定疗效。此外,可采用止泻、补液、营养等对症疗法可缓解病情。预防,可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机体抗病力。做好饲料、饮水及牛舍卫生工作,防止病原感染。 编辑:赵琳审核专家:张元庆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