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原创]悬铃木方翅网蝽在山西的发生趋势及防治措施

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原创
通过互动交流和服务援助,满足广大农民实用技术需求。
收藏

1 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发生及分布铃木方翅网蝽,原发地是美国和加拿大。该虫具有较强的传播和扩散能力,20世纪60年代开始传入欧洲的意大利、法国等国家,90年代开始传入亚洲的韩国,2001年传入日本,2006年在我国湖北武汉、贵州贵阳两地首次发现该虫,2011年在山东济南发现,2012年危害严重。目前我国在上海、南京、杭州、重庆、郑州等多地发现该虫为害。华北的大部分地区均为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适生区,因此,该虫的发生将对山西省城市的绿化构成严重威胁。2 形态特征虫在初发阶段颜色呈浅白色,外形似香烟灰,头部及背上分别有两个小黑点。体长3~4 mm,静止时前翅近长方形,移动起来就像小鸭一样左右摇摆。发生严重后,随着树叶变黄,虫体颜色也加重变黄褐色。若虫体形似成虫,没有翅,共5龄。3 生物学特性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a(Say)〕,属半翅目网蝽科,方翅网蝽属。悬铃木方翅网蝽1个世代大约30 d左右(即一个生命周期),但它的繁殖量超强,一头雌虫能产卵200~300个,在山西一年发生3~4代或更多,世代重叠严重。该虫较耐寒,最低存活温度为12.2℃,以成虫在寄主树皮下或树皮裂缝内越冬。可借风或成虫的飞翔做近距离传播,成虫的最远飞行距离可达到20 km。也可随苗木或带皮原木做远距离传播。4 为害特点铃木方翅网蝽为寡食性害虫,主要为害悬铃木属。成虫和若虫以刺吸寄主树木叶片汁液为害为主,受害叶片形成分布均匀的褪色斑,且叶背面有黑斑,为害严重时叶片变枯黄,因此网蝽为害可抑制寄主植物的光合作用,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导致树势衰弱甚至死亡。同时,会传播悬铃木溃疡病(Ceratocystis fimbriata f.sp. platani)和法国梧桐炭疽病(Gnomonia veneto)。种群过大时可成群入侵办公场所和居民家中,干扰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5 防治办法这种外来入侵害虫,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要责成城建、林业、农业等职能部门协同作战,考虑到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有近距离飞翔和随风传播的特性,因此,在城市集中栽植区、道路两旁、公园要开展联防联治。5.1 喷药防治铃木方翅网蝽耐药性不强,比较容易杀死。悬铃木方翅网蝽防治对农药的选择不太严格。但由于悬铃木树体高大,加之树冠叶片层叠郁闭,对喷施方法要求较高,普通喷雾会留下许多死角。所以采取高射程高压喷雾机整株喷施,穿透式喷施,自下而上穿透树冠不留死角,药剂选择使用吡虫啉、阿维菌素、拟除虫菊酯类等高效、低毒农药,杀虫剂只能杀死成虫,对若虫(虫卵)不起作用,因此在施药1周后再喷施1次,如此循环3~5次。5.2 采取内吸性化学农药涂抹树干树木生长和虫口繁殖季节的5月—8月,每次每株用氧化乐果原液20 mL,稀释为浓度1∶(2~5)倍液后,用排刷将药液涂刷树干,涂刷高度以便于操作为宜,全年施药四五次,连续施药2年,可将该虫发生为害程度压到最低水平,或最终将其就地扑灭。此种方法的优点是:避免环境污染,不杀伤天敌昆虫,兼治多种食叶和枝干害虫。5.3 加强悬铃木方翅网蝽的持续性防治效果减轻下一年的防治压力,当年就要提早做好越冬虫口的防治预案。一是结合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喜欢群集于悬铃木树皮内或落叶中越冬的习性,与秋季发动群众或组织环卫工人,对梧桐树进行刮除疏松裂开树皮,收集落地枯叶并及时进行销毁,以减少越冬虫口的数量。二是在9月下旬—10月上旬于梧桐树干上束草,诱集越冬成虫,于次年3月处理束草,可大大减轻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危害。5.4 次年树体开始萌动、发芽前再次对树体进行施药二年3月,仍然采取高压喷雾器喷施,药剂为吡虫啉、高效氯青菊酯等。此时施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此时整个树体没有树叶,施药能够做到均匀周到,不存在死角。所以要抓住这个黄金防治期,动员各方力量打好灭虫攻坚战。5.5 特别加强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检疫工作禁带有方翅网蝽的苗木调入或调出,减少悬铃木方翅网蝽危害的扩张和蔓延。建议山西周边如河北、北京、陕西、内蒙古等省市自治区,也要及时对悬铃木树方翅网蝽的传播发生进行调查、观察、预报工作。 编辑:郭瑞审核专家:山西省农机化技术推广总站高级工程师 张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