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原创]早熟长绒棉新品种DH966

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原创
通过互动交流和服务援助,满足广大农民实用技术需求。
收藏

审定编号:晋审棉2006001育种目的:我国是世界棉花生产和纺织生产大国,但适宜纺高支纱的优质中长绒棉供不应求,每年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为满足市场需求,特选育优质中长绒棉花新品种。亲本来源:DH966是通过远缘杂交的途径并采用半配合育种技术培育而成。母本为栽培种陆地棉晋棉6号,父本为野生种瑟伯氏棉,通过种间杂交获得具有优质、长绒、抗逆性好的新种质系BZ-208,再用BZ-208作母本与特早熟材料6901作父本进行杂交,选优系966与半配合材料VSG-1杂交获得单倍体,单倍体经染色体加倍后获得纯合二倍体稳定系DH966。试验结果:2003年参加山西省特早熟棉花区域试验结果:籽棉产量172.7公斤/亩,比对照晋棉21号增产2.3%,皮棉产量61.7公斤/亩,比对照减产0.8%。2004年参加省特早熟棉花区域试验:籽棉产量123.1公斤/亩,比对照晋棉37号减产4.9%,皮棉产量,43.4公斤/亩,比对照减产9.4%。两年平均皮棉产量50.25公斤/亩,比对照减产5.1%。2004年参加生产试验:籽棉产量142.4公斤/亩,比对照晋棉37号减产10.4%。皮棉产量50.1公斤/亩,比对照减产11.7%。2005年参加生产试验,籽棉产量196.6公斤/亩,比对照晋棉37号增产12.73%。皮棉产量83.0公斤/亩,比对照增产11.7%。两年平均皮棉产量66.56公斤/亩,与对照晋棉37号持平。达到了国家中长绒棉新品种育种指标。 抗病鉴定及品质分析:2003年经省种子总站指定单位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植保室抗病鉴定结果:枯萎病病指8.1,反应型为“抗”。黄萎病病指30.4,反应型 “耐”。2004年和2005年经农业部棉花品质测试中心测定结果平均:纤维长度34.2mm,整齐度85.7%,比强度34.25CN/tex,伸长率7.2%,马克隆值3.9,抗性及品质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中长绒育种指标。特征特性:生育期在太原地区125天左右,株高80厘米左右,株型较紧凑,呈塔型,叶片中等大小,叶色较深,棉铃卵园型,单铃重5克左右,铃壳较薄,吐絮畅而集中,棉絮洁白,衣分37~39%。种子灰褐色,籽指9~10克。栽培技术要点:栽培密度在太原地区6000~8000株/亩,在新疆早熟区10000~12000株/亩,适宜高水肥条件。编辑:史明映审核专家:山西省农科院作物遗传研究所 郭宝德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