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选择适宜的品种在选择水稻品种时,一定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进行选择,因地制宜。在选取成熟水稻的时候,需要观察其形状,选择质量高、外观较为好看的,表面晶莹剔透、有光泽的水稻,产量一般在550~650 kg/667 m2;选择抗病菌能力强,抗瘟、灾能力强及抗倒伏能力强的品种;同时尽可能选择茎秆坚实、叶片坚挺、丰产性能突出及耐得住肥料的水稻。2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2.1 选择苗床地势平坦、排水方便、土壤肥沃及背风向阳的旱地或菜园地是种植水稻的最佳苗床地,切忌选择含沙量重的地块和斜坡地,秧田与本田比为1∶10。2.2 冬前培肥育苗地在入冬前应施入粗大的有机肥2 000~2 500 kg/667 m2,过磷酸钙75~100 kg/667 m2,并栽上冬季蔬菜培肥。2.3 整拌标准苗床一是翻耕苗床地。开春后,及早收获蔬菜,除净田间杂草,翻耕苗床。二是整办标准苗床。按1.67 m开厢,厢沟0.33~0.4 m,厢长5 m,净厢面达到1.2~1.27 m。播前3~5 d每个标准苗床施入壮秧剂1 kg和三元复合肥1 kg,禁施钙镁磷肥、碳铵和干猪牛粪等,反复翻整,将厢面整细整平。2.4 种子的准备第一步,种子发芽试验。发芽率能达到85%以上的才能够作为种子播种,否则需要更换种子。第二步,选种。调配盐水,用50 kg的水加上1.2 kg的盐调配成盐水,用该盐水浸泡种子,去掉秕谷。第三步,浸种消毒。用新型药剂对种子进行消毒,常温浸泡3 d之后,要用清水把种子清洗干净。2.5 播种(1)适期早播。适期早播的秧苗比较好,操作得当会有增产的效果。据了解,种子可发芽的最低温度是10 ℃,日平均气温稳定超过5 ℃就可以播种。(2)适当稀播。秧田播种量,宜稀不宜密,只有在稀播的条件下,保证光照,才能培育出壮秧,具体播量的多少应以育苗叶龄的多少和移栽的方式来确定,以移栽前是否影响个体生长为标准。(3)播种方法。在播种之前,要对苗床进行浇水,达到厢面水分无法下渗为止,让土壤水分充分饱和。在播种的时候,若是采用人工播种,可分为两次。第一次播下70%的种子,剩下的种子进行第二次播种。第二次播种时要注意均匀播种。3 苗期管理苗期对稻苗的主要措施是保温和保湿。保温主要是指让稻苗在出苗前处于密封状态,把温度控制在35 ℃以内。在出苗期间,温度可降到25 ℃,湿度要稍微降低。在晚苗期间,注意通风,温度控制在20 ℃左右,叶片没有干枯不用浇水。同时要注意防寒,防止诱发青枯导致死苗,二叶一心到移栽期间,要及时给秧苗浇水,注意防寒。出苗之后,要对棚子进行相应的改善措施,要防雨通风,使整个秧苗能在人为控制的旱地环境下良好生长,土壤要方便排水。4 规范移栽(1)适时早栽。秧龄过长导致苗床拥挤影响分蘖,甚至床内拔节,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冬水田、冬闲田和蔬菜田要抢晴好天气进行小苗移栽,一般秧龄不超过40 d。(2)合理密植。实行牵绳定距,运用水稻宽窄行条栽技术。5 施肥管理根据各地土壤肥力状况和水稻需肥规律实行配方施肥,按照当地的施肥水平,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肥配合施用。要适当地减少氮肥的用量,增加磷钾肥,通常大田最好是用腐熟的农家肥和三元复合肥作底肥,后期追肥慎用。6 病虫防治优质水稻病害以预防为主,虫害以治疗为主。根据当地植保部门预报,以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和螟虫为重点,兼治其他病虫害。秧苗移栽前5~7 d防病治虫1次,秧苗定根返青或移栽10 d后及时对本田进行化学除草;在破口期喷施三环唑、爱苗等药剂各防治1次稻瘟病和纹枯病,在抽穗前7~10 d防治1次稻曲病;螟虫防治按照“强控一代,挑治二代”的原则进行。同时做好稻飞虱、稻苞虫和稻纵卷叶虫等迁飞性、突发性虫害的监测、预报和防治工作。 7 适时收获收获期直接影响到稻谷的充实度,收获期越早,充实度越差;过熟收获会影响糙米光泽度,增加褐米及碎米率。在晒谷过程中,提倡在晒垫上晒谷,尽量不要在水泥地上暴晒。种粮大户和规模化水稻生产的企业,如大量稻谷收获后未晾晒即遭遇连续下雨天气,应及时启用烘干设备或“就仓干燥”,避免发芽霉烂,也可采用剥壳工艺,提高整精米率。编辑:韩风审核专家:山西省农业种子总站研究员 姚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