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原创]陕西渭北旱塬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长6359示范推广技术

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原创
通过互动交流和服务援助,满足广大农民实用技术需求。
收藏

1   品种来源及背景合阳县地处渭北旱塬东部,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典型旱作农业县,2001年被列为渭北优质专用小麦基地县,2004年列为陕西省32个粮食主产县之一,常年小麦面积稳定在2.67万hm2左右,总产量8.4万 t。2011年受气候等因素影响,合阳县小麦生产的主要品种晋麦47因其抗腥黑穗病较差且种植面积大,导致当年小麦生产减产、农业收入减少。近年来,合阳县种子管理、农技推广等单位虽然引进了十几个替代品种开展试验示范,但由于综合农艺性状不及晋麦47,农民不愿种植。因此,大力引进示范推广抗旱节水性好、稳产适应性好、丰产抗病性好、增产潜力大的小麦新品种,是合阳县小麦生产发展的迫切需要。长6359是山西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在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中,用82230-6作母本、94-5383作父本,后代采用水旱交叉选育新方法育成的一个集旱作丰产性、稳产性、广适性于一体的小麦新品种,2006年通过国家审定,适宜国家黄淮冬麦区旱地种植。2011年由合阳县种子管理站、陕西洽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引进合阳县进行示范推广种植。经过几年连续示范推广,该品种已经成为合阳县旱地小麦主栽品种。2   产量表现该品种2005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达到了231.8 kg/667 m2,比对照增产7.4%,居第一位。2005—2006年参加全国黄淮冬麦区旱地组区试,2005年平均产量341.7 kg/667 m2,比对照增产8.4%,居第一位;2006年平均产量323.44 kg/667 m2,比对照增产12.8%,居第一位;2006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77.5 kg/667 m2,比对照增产7.5%,居第一位。2011年引进合阳县,较对照品种增产19.6%,产量居展示品种第一位,同年在县农技中心品种比较试验中,产量位居第一,较晋麦47增产23.01%;2012年在种子管理站的旱地小麦品种展示和农技中心的品种比较试验中,分别较对照品种晋麦47增产21.4%和20.3%,产量均居第一位。3   主要特征特性3.1   农艺性状该品种冬性中熟,成熟期与晋麦47相当。株高75 cm左右,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长势壮。分蘖力强,成穗多,穗数40万/667 m2左右。穗长方型,长芒、白壳,穗大粒大,穗码排列适中,结实性好,每穗粒数40粒左右。白粒、角质,千粒重45 g左右,饱满度较好,商品性好。抗旱、抗冻、抗倒、抗青干,水旱兼用,成熟落黄好。3.2   品质性状长6359籽粒白色,角质,饱满度好,千粒重高,商品性好。经农业部谷物品质测试中心分析,容重796 g/L,蛋白质13.64%,湿面筋29.7%,沉降值23.8 mL,吸水率59.0%,稳定时间2 min,最大抗延阻力114 E.U.,拉伸面积22 cm2。3.3   抗性表现参加2011—2012年度合阳县植保站18个小麦品种对腥黑穗病的接种抗性试验鉴定,结果表明:长6359发病率为0.00%,表现为高抗免疫。2013年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小麦抗腥黑穗病鉴定圃鉴定,结果表明:在人工接菌鉴定条件下,长6359主穗发病率明显低于感病对照,对小麦腥黑穗病表现高抗。3.4   水旱兼用2003—2006年该品种参加国家黄淮旱地、山西省中部旱地和南部旱地区试、生产试验,平均产量达478 kg/667 m2,4年9个区组次74个点次的试验中,有7组次产量居第1位,67个点次增产,增产点率达90.5%;参加山西省水地鉴定试验,平均产量达587.5 kg/667 m2,比对照增产47.9%,居87个参试品系的首位。2012年参加合阳县农技中心水旱地小麦品种鉴定试验,平均产量566.3 kg/667 m2,比对照增产26.4%,居14个参试品种第一位,旱作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表现非常突出,适宜全国北方冬麦区旱地和扩灌地种植。 4   配套栽培技术4.1   精细整地,合理施肥前茬玉米收获后及时秸秆还田,最好进行深耕,破除犁底层,促进根系下扎。对吸浆虫多发区,整地时用药剂拌制成毒土进行撒施,结合整地施足底肥,每667 m2施纯氮15 kg、磷肥10 kg及农家肥2 000~3 000 kg为宜。4.2   适时精量播种长6359在合阳县的最佳播期为9月底至10月中旬,遇墒适时播种,播量为9~15 kg/667 m2,以20万~22万/667 m2基本苗为宜,播期推迟和肥力差时应适当增加播量。可采用合阳县研究的“留茬秸秆覆盖免耕宽幅播种”配套高产栽培技术,该技术集小麦留茬秸秆覆盖免耕栽培技术和宽幅精播技术的优点于一体,以秸秆覆盖、免耕栽培为主线,集成选用良种、宽幅精量播种、合理密植、配方施肥、化学除草、及时防虫等配套技术,具有保水防旱、改土肥田、方法简便等特点。4.3   化学除草,防治病虫害小麦播种前必须实行内吸杀虫、杀菌药剂双拌种。杀虫剂可用50%二嗪磷乳油拌种,或7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包衣,在防治地下害虫的同时兼防苗期蚜虫、叶蝉、红蜘蛛等害虫;杀菌剂可用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或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拌种包衣,防治小麦腥黑穗病、白粉病、锈病等病害。在拔节期前进行化学除草,每667 m2可用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 g+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30 mL,兑水于茎叶处均匀喷雾防治,小麦拔节后可采用人工中耕除草。抽穗至扬花期及时防治吸浆虫、蚜虫,并注意防治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可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进行一喷三防,采用20%三唑酮乳油1 000倍液、12.5%烯唑醇2 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等杀虫剂和杀菌剂各适量,混合喷药,综合防治,以上药剂每667 m2喷施药液量水浇地不低于30 kg、旱地不低于45 kg。为预防不良气候因素对小麦的影响,化除、防病虫时可在药液中加入5%氨基寡糖素水剂750~1 000倍液喷雾。结合病虫害综合防治,在抽穗至灌浆期进行叶面喷施2%尿素+0.2%磷酸二氢钾,以增加粒重。编辑:韩风审核专家:山西省农业种子总站农艺师 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