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原创】换牙牛易得放线菌病

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原创
通过互动交流和服务援助,满足广大农民实用技术需求。
收藏

本病又称大颌病,是家畜的一种慢性非接触型传染病,以局部发生硬肿块为特征。(一)病因由牛放线菌(伊氏放线菌)和林氏放线菌引起。牛放线菌是革兰氏染色阳性,菌体呈细状分枝,在CO2的环境中生长良好,本病菌主要侵害骨组织。林氏放线菌是革兰氏阴性菌,本菌主要侵害上部消化道的皮肤及软组织(舌、头、颈等)。(二)诊断要点1.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侵害牛,以2~5岁牛最易患病,尤其是在牛换牙时最易感染,也能使羊、马、猪患病,人也可感染。主要通过消化道,因粗糙的饲料扎破口腔黏膜而感染,呈零星散发。2.症状  上、下颌骨肿大、界限明显,肿胀进展缓慢,一般经过6~18个月才出现一个小而坚实的硬块。有时肿大发展很快,及至整个头骨,肿胀初期疼痛,晚期无痛觉。有时皮肤破口,流出脓汁,形成滤管,长时间不愈。林氏放线菌致病的在舌咽部,舌体肿胀,坚硬粗大,称“木舌”。病牛流涎,咀嚼、吞咽、呼吸困难。颌下及腮腺部分的淋巴结和皮下组织形成局限性或弥漫性硬肿,不热不痛。乳房受害呈坚韧肿胀或皮下有局限性硬结,乳汁黏稠,混有脓液,乳房淋巴结肿大。3.病理变化  当细菌侵入骨骼,骨质异常增生,体积增大,密度降低,形如蜂窝状,也可发现形成瘘管通过皮肤到口腔,引起口腔黏膜溃烂。某些器官受到侵害,可形成扁豆至豌豆大的结节,小结节聚集成大结节,最后成为肿块,脓肿中有乳黄色脓液。4.实验室检查 取少量脓汁,用水稀释,检出黄色颗粒,置盖玻片上挤压,然后加入一滴15%氢氧化钠溶液,加盖玻片,显微镜下检查细菌。革兰氏染色呈紫色,周围辐射状菌丝红色,可判断为牛放线菌;林氏放线菌呈均匀的红色。(三)防治1.对于硬结部位,进行外科手术切除,若有瘘管,连瘘管一起彻底切除,之后用碘酊纱布填塞,每日换一次,伤口周围注射10%碘仿乙醚或2%鲁戈氏液。2.内服碘化钾,成年牛每天5~10克,犊牛2~4克,连用2~4周。重症者可静脉注射10%碘化钾,牛每天50~100毫升,隔日1次,共3~5次。在用药过程中发现碘中毒现象(黏膜卡他、皮肤发疹、脱毛等)应停药。3.用抗生素治疗,使用青霉素、链霉素在患部周围注射,每天1次,5天一个疗程。4.链霉素与碘化钾同时应用,对软组织放线菌肿和木舌效果很好。5.预防上要进行严格的科学管理,不在低洼潮湿处放牧,避免粗饲料刺伤黏膜,定期消毒。 编辑:赵琳审核专家:张元庆山西省农业科学研究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