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原创】牛白血病的主要传播方式以及症状

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原创
通过互动交流和服务援助,满足广大农民实用技术需求。
收藏

牛白血病,又称造血细胞组织增生、牛淋巴肉瘤、牛恶性淋巴瘤、牛地方性白细胞组织增生等。临床表现为淋巴细胞异常增生或出现淋巴瘤。(一)牛白血病的病因由牛白血病毒引起,为C型病毒,是单链RNA肿瘤病毒。对外界抵抗力很弱,紫外线直接照射和反复冻融即可杀死。0.5%石炭酸溶液、0.4%福尔马林溶液能使其失去活性,56℃30分钟能使大多数毒株灭活。乙醚和胆盐也能使其迅速死亡。(二)牛白血病的传播方式以及症状1.流行病学  在自然条件下,主要发生于牛。奶牛易感,肉牛次之。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4~8岁的牛最易发病。病牛和带毒者是本病的传染来源,途径有两种。(1)水平传播   通过污染的奶、尿、粪、唾液和接种途径直接传播。血吸虫吸允也可引起本病传播。蝙蝠也是传播者。(2)垂直传播  本病与遗传有关。易感牛的家族发病率可达30%~100%。公牛和母牛都有可能传染给后代。母牛在分娩时,可将病毒经子宫传给胎儿。感染病毒后,多数牛表现为隐性感染,不发病,在血液中有抗体存在。少数牛发生持续性淋巴细胞增生,2%~5%的牛发生淋巴肉瘤。2.症状  临床上分为亚临床型和临床型两种。(1)亚临床型  无肉瘤形成,主要为淋巴细胞增生,无明显全身症状,奶产量下降。(2)临床型  病初,体温正常,消瘦、贫血、奶产量明显下降。体表淋巴结肿大,触诊无痛、无热。当肿瘤性淋巴细胞大量增生,向其他组织器官弥漫性浸溶时,常形成肿瘤硬块。侵害眼眶,使眼球凸出;侵害腹腔,表现为消化不良,瘤胃臌气,顽固性下痢,甚至排出带血的黑色粪便;胸腔受侵害,形成淋巴肉瘤,出现呼吸困难;脊髓受侵害时,出现身体失调或后肢麻痹而卧地不起。重病例,血检,白细胞总数增至30000个/立方毫米。淋巴细胞比例异常增多,可达90%以上,出现症状后数周或数月内死亡。3.病理变化  尸体解剖为消瘦、贫血。淋巴结肿大3~5倍,被膜紧张,呈灰白色或淡黄色。心脏、真胃和子宫增厚数倍。脊髓、肾脏、肌肉出现白色坚实的肿瘤块。组织学检查肿瘤含致密的基质和两种细胞。一种是淋巴细胞,另一种是成淋巴细胞,在淋巴瘤中,这些肿瘤细胞代替正常细胞。4.实验室检查  主要是血液学、血清学、病毒鉴定。2岁以上病牛其外周血液中白细胞总数在10000个/立方毫米以下、淋巴细胞比例低于60%为正常;白细胞10000~18000个/立方毫米、淋巴细胞占60%~75%为可疑;白细胞在18000个/立方毫米以上、淋巴细胞高于75%时为白血病阳性。(三)牛白血病的防治措施1.疾病防控没有特殊疗法,应以预防为主。根据本病的产生呈慢性延续性感染的特点,防制本病应采取以严格检疫、淘汰阳性牛为中心,包括定期消毒、驱除吸血昆虫、杜绝因手术、注射可能引发的交互沾染等在内的综合性措施。无病地区应严格避免引入病牛和带毒牛;引进新牛必须进行认真的检疫,发现阳性牛立即淘汰,但不得出售,阴性牛也必须隔离3~6月以上方能混群。疫场每一年应进行3-4次临床、血液和血清学检查,不断剔除阳性牛;对感染不严重的牛群,可借此净化牛群,如感染牛只较多或牛群长时间处于感染状态,应采取全群扑杀的坚决措施。加强卫生防疫工作,做好灭蝇,减少血吸虫传播。临床上做好对症治疗,减轻病情。2.防治措施:(1)加强口岸检疫,进口牛时应进行原产地检疫工作,了解进口牛产地的流行病学和原牛场牛群的病史。避免从流行严重的地区和农场选牛,并在吸血昆虫不活动的季节进口牛。(2)加强饲养管理,有病牛群应制止与健康牛群接触,对临床症状明显的病牛应予以捕杀。严重感染的牛群,可采取全群捕杀的措施。(3)注意饲养密度,展开防虫灭虫工作,医疗器械严格消毒,避免牛只产生外伤,避免人为传播本病。 编辑:赵琳审核专家:张元庆山西省农业科学研究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