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原创]玉米大斑病发病规律及其防治办法

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原创
通过互动交流和服务援助,满足广大农民实用技术需求。
收藏

玉米大斑病分布较广,为害较重,主要在我国东华北春玉米和南方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的山区发生。该病病原菌附着在病残体组织内越冬。大斑病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内均可发生,抽雄后发病最重。 20世纪70年代后,玉米大斑病在我国东北、华北北部和南方冷凉山区曾几度流行,一般年份减产20%左右,严重流行年份减产可达50%以上.2002年以来,玉米大斑病呈现明显加重趋势,特别是在东北春玉米区和西南春玉米区的局部地区已经成灾,部分品种发病严重,近几年山西省北中部、晋东南也相当严重。 症状1大型椭圆型或长棱形病斑,大的可达15~20cm,小的也有1~3cm,灰绿色或黄褐色,主要侵染叶鞘和叶片、苞叶。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水浸状青灰色斑点,以后逐渐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褐色的梭形大斑。温度高、湿度大时,病斑在叶片正反两面都产生大量灰褐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斑能结合连片,使植株早期枯死。2病原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附着在病残组织内越冬。成为第二年初侵染源,种子也能带少量病菌。田间侵入玉米植株,经10—14天在病斑上可产生分生孢子,借借风、雨、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玉米大斑病的流行除与玉米品种感病程度有关外,还与当时的环境条件关系密切。温度20—25℃、相对湿度90%以上利于病害发展。气温高于25℃或低于15℃,相对湿度小于60%,持续几天,病害的发展就受到抑制。在春玉米区,从拔节到出穗期间,气温适宜,又遇连续阴雨天,病害发展迅速,易大流行。玉米孕穗、出穗期间氮肥不足发病较重。低洼地、密度过大、连作地易发病。中国北方各地6~8月份气温大多处于发病适温范围,因此这3个月的降雨天数和降雨量是发病轻重的决定因素。因而,凡田间病斑出现较晚的年份,不论后期气候条件如何,大斑病的发生都不会太重。3玉米大斑病发病程度的分级标准1级:全株叶片有少量病斑,占叶面积的5%~10%。3级:全株叶片有中量病斑,占叶面积的10%~30%。斑5级:植株下部叶片有多量病斑 , 少数叶片枯死 ; 中部叶片有中量病斑;上 部叶片有少量零星病斑。 病斑约占叶片面积 30—50 % 。7级:植株下部叶片部分枯死 ; 中部叶片有多量病斑 , 少量枯死;上 部叶片有中量病斑。 病斑约 占叶面积50—80% 。9级:植株下部叶片全枯死;中部叶片多数枯死;上部叶片有多量病斑,少 数枯死。4预防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2)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耕深翻,压埋病原。(3)加强田间管理,采取适时早播,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料,适时适量追肥,及时灌溉,雨后及时排水。另外,免耕、连作将加重病害的发生。(4)药剂处理:喷施甲基托布津加链霉素2-3次。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于玉米开花期喷1~2次,每隔10~15天喷1次。编辑:都婷审核专家:山西省农科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任志强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