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率是由单核细胞增多症李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以散发为主,死亡率高。(一)病原学李氏杆菌为革兰氏阳性呈单个或V字型排列的小杆菌,有鞭毛、无荚膜、芽孢。对环境的抵抗力强,对热的耐受性强,常规巴氏消毒法不能将其杀灭,65℃经30~40分钟才能杀灭,常用消毒药5~10min能杀死本菌。(二)流行病学本病有一定的季节性,多发生于冬季和早春,呈散发性,宿主多,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的传染源,可随粪尿、乳汁、流产胎儿、子宫分泌物等排出病原体,污染环境,主要经消化道,也可经呼吸道、损伤的皮肤感染;发病率低、死亡率高。(三)临床症状自然感染的潜伏期约为2~3周,有的可能只有数天,也有长达2个月的。架子猪主要发生神经症状,病初盲目行走,作长时间的转圈运动,角弓反张,前肢或后肢张开,头向上仰,呈典型的观星状,肌肉震颤,阵发性痉挛,口吐白沫,侧卧倒地,四肢呈游泳状。有的病初两前肢或四肢麻痹,不能起立,一般经1~4天死亡,长的可达7~9天。仔猪多发烧,不吃,精神萎顿,咳嗽,呼吸困难,皮肤发绀,腹泻,全身衰竭等。病程约为1~3天,病死率高。孕母猪常发生流产。(四)病理变化肝肿大,坏死;脾脏肿大,坏死;淋巴结肿大,出血;肺充血水肿;心脏内外膜出血点;胃肠道充血,坏死;流产母猪子宫内膜充血、坏死;胎盘出血、坏死;有神经症状的脑、脑膜充血水肿。(五)实验室诊断1.镜检:取肝、脾、脊髓液及脑桥等病料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菌体为革兰氏阳性呈单个或V字型排列的小杆菌,有鞭毛、无荚膜、芽孢。2.分离培养:取肝、脾、脊髓液及脑桥等病料,接种于血清或全血琼脂培养基上,在有氧条件下,生长良好,加入0.2%~1%葡萄糖及2%~3%甘油生长更好。在血液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周围有B溶血环,可与棒状杆菌、猪丹毒杆菌鉴别。(六)防治1.预防做好驱除鼠类和啮齿类动物,做好粪便的处理。不从疫区引进猪。发病时做好隔离、消毒、治疗等措施。2.治疗①青霉素:肌注,每千克体重4~8万单位,每日2~3次②氟苯尼考注射液:肌注,每千克体重20毫克,48小时1次,连用2次。、③盐酸土霉素:肌注,每千克体重5~10毫克,每日2次,连用2~3日。长效盐酸土霉素:肌注,一次量,每千克体重10~20毫克,每日1次,连2~3次。④磺胺嘧啶钠注射液,肌注,每千克体重50~100毫克,每日2次,首次用量加倍。 编辑:张婧审核专家:焦福林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