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中心任务是在保证全苗的基础上促进根系发育好,幼苗短粗茁壮,苗色浓绿,全田一致。苗期管理的主要措施是:(1)保全苗“见苗一半收”,所以要采取各种措施保全苗。主要措施如下:A、秋冬深耕蓄墒,冬春耙耱保墒,播前镇压提墒,搞好秋雨春用,满足谷子发芽出莳对水分的要求,以保全苗。B、秋冬未蓄墒,春季干旱无雨,出苗困难,采取抗旱播种技术,争取全苗。C、防“蜷死”、“悬死”、“烧尖”、“灌耳”。出苗前土壤干旱镇压,可增加耕层土壤含水量,有利于种子萌发和出土。播后遇雨,出苗前镇压,呵破除土壤板结,防止“蜷死”。出苗后镇压,可以破碎坷垃,使土壤紧实,防止“悬苗”。由于镇压提高表层土壤含水量,使土温上升慢,可以防“烧尖”。低洼地防止小苗“灌耳”,”“游心”。做好排水准备,灌后要及时镇压,也可减轻为害。D、查苗补苗。出苗后发现缺苗断垄时,可用催过芽的种子进行补种。来不及补种或补种后仍有缺苗时,可结合间苗进行移栽补苗。移栽谷苗以发出白色新根易于成活。为促使谷苗发出新根,可将间下的谷苗捆束,将根在水中浸一夜发出新根,移栽成活率很高。移栽时在需补苗的地方开浅沟,浇满水,将谷苗浅插湿泥中,再撒上一层细土,以防板结。据试验,移栽谷苗以五叶期最易成活。此外,还可通过中耕用土稳苗防止风害伤苗;早疏苗晚定苗,播前防治地下害虫,及时防治苗期虫害,减少幼苗损伤来保全苗。(2)间苗、定苗:谷子粒小,出苗数为留苗数的几倍以至十几倍。谷子又多系条播,出苗后要及时间苗,密度大拥挤,互相争光、争水、争肥,尤其是争光的矛盾尤为严重。如不及时疏间,往往引起苗荒、草荒,影响根系发育形成弱苗,后期容易倒伏又不抗旱。因此,要及早间苗。农谚有“谷间寸,顶上粪”,说明早间苗效果好。对培育壮苗十分重要。早间苗能改善幼苗生态环境,特别是光照条件;能促进植株新陈代谢,生理活动旺盛,有机物质积累多,因而根系发达,幼苗健壮,为后期壮株大穗打下基础,是谷子增产的重要措施。综合各地试验,间苗越晚,减产幅度大。早间苗一般可增产10%~30%。据试验,谷子以4~5片叶间苗,6~7片叶定苗为宜。间苗时,要留大不留小,留强不留弱,留壮不留病,留谷不留莠。(3)蹲苗:蹲苗就是通过一系列的促控技术促进根系生长,控制地上部生长,使幼苗粗壮敦实。蹲苗应在早间苗,早中耕,施种肥,防治病虫害的基础上,采取下列措施。A、压青砘在谷苗2~3片叶时午后进行。幼苗经过砘压之后,有效地控制地上部生长,使谷苗茎基部变粗,促使早扎根、快扎根,提高根量和吸水能力,且能防止后期倒伏。据试验压青后1~3节间比对照显著变短,茎高比对照矮4.7~9.1cm。B、适当推迟第一次水肥管理时间。谷子出苗后,土壤干旱、谷苗根系伸长缓慢,只要底墒好,就能不断把根系引向深处,有利于形成粗壮而强大根系。因此,应在土壤上层缺墒,而有底墒的情况下蹲苗,控上促下,培育壮苗。谷子出苗后,适当控制地表水分,即使有灌溉条件,苗期也不灌溉。一般情况下,第一次水肥管理可以在穗分化开始时进行,如果土壤水肥好,幼苗生长正常,可推迟到幼穗一级枝梗开始分化时进行。在此期间,如果中午叶片变灰绿色,发生卷曲,在16:00前又可恢复正常的,控水可继续下去。如果上午叶片卷曲,到16:00前还不能恢复正常的,应及时浇水。C、深中耕。谷子苗期如果土壤湿度大,温度高,则应进行深中耕,苗期深中耕可以促进根系的发育,减缓地上部生长,并使茎秆粗壮,利于培育壮苗。D、喷施磷酸二氢钾、矮壮素拔节。喷施磷酸二氢钾,幼苗健壮,叶色黑绿,根量增多,有明显的壮秆壮穗效果。喷施矮壮素,也可缩短茎基部节间,延缓地上生长,使谷苗健壮。(4)中耕锄草 谷子幼苗生长缓慢,易受杂草为害,应及时中耕除草。谷子第一次中耕,一般结合间苗或在定苗后进行。这次中耕兼有松土除草双重作用。而且还能增温保墒,促进谷子根系生长并深扎。中耕应掌握浅锄、细锄,破碎土块,围正幼苗技术,做到除草务净,深浅一致,防止伤苗压苗。谷子苗期杂草多时,可用化学药剂除草,既提高工效,又能节省劳力,增产效果显著。据经验,以2.4—D丁酯除草应用较为普遍,除草效果好。用药量和喷药时间得当,防除宽叶杂草效果可达90%以上。防治时间宜在4~5叶期,药量每亩用72%的2.4—D丁酯31~52g,用背负式喷雾器每亩兑水30~50kg,机引喷雾器每亩兑水25kg左右喷洒。谷莠草是谷子的伴生性杂草,苗期与谷子形态相似,不易识别,很难拔除。用选择性杀草剂扑灭津杀除效果很好。50%可湿性粉剂的扑灭津每亩0.2~0.4kg,在播种后出苗前喷雾处理土壤,杀灭效果可达80%以上。此外良种种植几年后谷莠子苗色与谷苗一样,更换不同苗色的另一良种,间苗时可根据苗色将谷莠子全部拔除。编辑:李敏审核专家:山西省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 马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