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海鲈鱼养殖过程中的“游水”问题

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原创
通过互动交流和服务援助,满足广大农民实用技术需求。
收藏

最近,有不少养海鲈的塘都会看到鲈鱼在水面“游水”,大约每10口塘中有5口、6口塘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果从整体来说,只要是养殖时间超过3个月以上的塘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只是有的情况严重一点,有的情况相对轻一点,而轻一点的养殖户就算是正常,可见海鲈在养殖过程中出现“游水”现象是一种普遍现象。海鲈在塘边的水面10厘米左右深度不定向的游动,时隐时现,游动没力,用网容易捞起,一般在早上和傍晚都会出现,情况严重的,能看到几十条甚至几百条。海鲈在养殖过程中会出现“游水”现象是出现了病害,即传统上的“季节病”。寄生虫病:由于现在正处于高温季节,也是寄生虫暴发的主要时期,特别是指环虫、三代虫、车轮虫等是这段时期的主要虫害。细菌病:高温季节,同样是细菌暴发的主要时期,如弧菌、气单孢菌、假单孢菌、诺卡氏菌等是这段时期的主要细菌病。肝胆综合征:高温季节,海鲈吃料多,而海鲈料蛋白高,因而很容易会出现花肝、白肝等肝胆综合征现象。氨氮、亚硝酸盐超标:高温季节,料吃得多,对水质的污染自然会增多,因此经常会出现氨氮、亚硝酸盐超标的现象,特别是亚硝酸盐,普遍都有0.15以上,有的甚至超过0.3。以上4个方面,是某个方面造成海鲈“游水”,还是多个方面共同导致海鲈“游水”的呢?从整体来说,造成海鲈“游水”是多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海鲈“游水”情况来说,主要还是虫害造成的,特别是指环虫,可以说这段时间里,凡是“游水”的鱼都会看到指环虫,而且数量不少,通过下药杀虫后,可有效减少鱼“游水”的现象。“游水”鱼身上其实不但会发现大量的指环虫,同时也会出现花肝现象,从2两、3两的鱼到1斤以上的鱼都会出现花肝现象,可以说凡是“游水”的鱼都有肝胆综合征。还有一点,大部分“游水”的鱼塘,其水色明显偏黄浊,亚硝酸盐明显偏高甚至超标。而个别鱼塘的海鲈体表会有出血、溃烂等症状,主要是细菌造成的。有养殖户通过杀指环虫,确能减少鱼“游水”现象,但最多1个月之后,“游水”现象又会继续出现,因此通过杀虫来减少鱼“游水”现象,只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而已,而且杀虫后水质会变得更差,特别是亚硝酸盐会升得更高。因此,通过杀虫的方法是不能有效根治鱼“游水”问题的。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鱼“游水”问题,还要从解决水质恶化上着手。而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是大量投喂饲料导致的。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首先还是要从控制饲料投喂开始,减少饲料投喂量,定期用微生物来调水,定期内服微生物减少饲料对水质的污染,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鱼“游水”的问题。病害的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头痛治头,脚痛治脚,要从源头上去看才能看到问题的根本。不但海鲈会出现“游水”问题,其他的鱼,如加州鲈、黄花鱼、盲曹等同样会出现类似的问题,而且情况和海鲈差不多。因此,可以相互参照解决问题的方法。病害的防治是相通的。编辑: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