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高温,无论是早造大虾的后期养殖,中造虾养殖前期、中期的过渡管理,还是晚造养殖前的准备工作,都应重视池塘底质的改良与处理。养虾界有句老话:养虾先养水,养水先养底。若是把对虾养殖简化到只剩两个问题时,笔者认为是营养和底质。营养代表了对虾生长所需的各种物质,底质则代表了对虾生活所需的主要环境。若对虾严重发病,不吃料、不生长,连养殖者都想放弃时,通过对环境尤其是池塘底部环境的调理,有可能达到缓慢恢复对虾自身机能的目的。因此,近两三年笔者非常看重对底质的改良和维护,处理多数养殖问题的时候甚至没有过多地去考虑如何减轻虾的体表症状,而是简单地改改底,有些问题就慢慢缓解,转危为安。改良底质首先要做的是选择合适的底质改良剂(简称“底改”),市场上常见的底改大致有5类:氧化型、解毒型、生物型、消毒型、吸附型。氧化型以氧化有机质为主要功效的底改。一些氧化剂能在反应过程中放出氧原子(经过两两结合才成为氧气,而这种单个存在的氧气小分子很容易溶解于水,成为养殖最需要的溶解氧)。常见的有:过碳酸钠、过碳酰胺、过氧化钙、过硫酸氢钾、高铁酸钾、高碘酸铁等。较高的氧化性是这类底改最大的特点,但特点并不一定是优点,很多时候较强氧化性的产品很多会杀菌、杀藻,甚至有刺激,关键在于怎么用。过碳酸钠,俗称颗粒氧、粒粒氧,养殖者一般用来预防或急救缺氧,却很少人用于改底。其实质量好(纯度高,粘合剂少甚至没有,直接物理造粒,活性氧超过10%)的过碳酸钠片,其氧化性并不弱于过氧化钙。由于其温和的氧化性加上持续的放氧功能,所以能在前中期甚至对虾发病时期使用,也能和饲料混用(当然这个用法只有质量好的才行)。想用这个产品改底,对质量要求很高,有个很简单的检测方法:半升水里放一粒,反应完之后水色清透,液面无杂质和胶状物即可。当然也可以拿这水检测溶氧,自然是越高越好。过碳酰胺,对于需要经常肥水的池塘这个产品相对比较好用,既增氧改底,又可适当肥水培藻。但要注意,氨氮、亚硝酸等氮源污染重时最好不要使用。一些厂家将它制成片剂,确实有一定氧化改底效果,但这个产品必须搭配良好的藻相菌相使用。另外,若是搭配适量的净水产品,这个产品有不错的追底肥效果,能快速处理浑浊水、分层水。过氧化钙,20年前就推广的药物,由于其放氧缓慢,对于急救基本无效,所以当年慢慢淡出水产养殖。直到对虾养殖预防用药的理念慢慢推广开来,这个产品才逐渐被重视。理论上这个产品放氧时间是72小时,即使是加上水体搅动、有机物的反应以及酸性物质影响,过氧化钙在养殖水体中最少能保持两天效果。不仅能缓慢温和放氧,还能净水改底补钙,所以非常适合于甲壳类养殖。近几年市场上出现了一些片剂过氧化钙,这是完全不懂药性的一些厂家在炒作。在常用的氧化剂里,过氧化钙是少见的无需做成颗粒的原料之一,不仅因其水解反应过程本身就是缓慢进行的,而且一旦做成颗粒,其含量也会大大缩水。过硫酸氢钾,简称过一,过硫,过钾。这算是水产界近几年最为红火的一个产品了。这个产品氧化性极强,反应速度快,又相对比较温和,产生的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都基本无毒无害,但要注意,这个药物做成底改,其含量不能太高。很多养殖者、厂家以为底改就是拼含量,其实这是常识性的误区。底改原料的关键在于温和无刺激,其反应的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不能有过多毒害成分。满足这几点就足够了,所以真正懂得养殖实际操作的厂家宁要安全不要浓度。另外,市场上一般没有纯品的过硫产品,基本都是复配产品。加入有机酸,可以增强反应速度和渗透杀菌效果;加入氯化物(如氯化钠)可以增加多级反应多级氧化的复杂程度,从而达到更好的消毒效果,但这些都不是氧化型底改所必需的。过硫本身的氧化性已经完全满足氧化型底改所需,所以无需过多添加上述成分与之复配,当然有了这些成分之后一个氧化型底改就可以转为消毒型底改了,其用法用量有很大区别,用途自然也会更多样化,作为厂家而言看似一个产品卖点更多了,销量能得以增加,但这样产品的专业性不够,同时还会失去安全性这一重要指标,笔者认为反而会得不偿失。真正用于氧化改底的过硫,只需含量5%~15%就足够了,这样既安全,效果也能有保证。高铁酸钾,这个产品由于其使用条件限制和价格昂贵,所以不算流行,但笔者认为随着养殖业的发展,这个产品必然会慢慢走进大家的视线。此物氧化性不算低,尤其是在偏酸性环境里比过硫、二氧化氯都要高得多。沿海红树林区域、一些淤泥深厚的老塘及严重污染的后期养殖可以用。净水、绿水、氧化、改底、杀菌,其功效也比过硫、二氧化氯、过氧化钙等要丰富多彩,尤其是在偏酸性条件时可快速明显地氧化氨氮、亚硝酸。这一点,是很多氧化剂达不到的。高碘酸铁,其功效与高铁酸钾差不多,但其消毒杀菌抗病毒以及絮凝沉淀效果都会略强于高铁酸钾。这个产品杀藻也很厉害,一旦用不好,水立刻清了。比较适用于现在逐渐流行的生物絮团、浊水以及微藻养殖模式。实用中与光合菌是绝配,用于处理小分子有机污染效果明显,另外,这个产品也不一定做成颗粒,粉剂或化水后净化能力会更好更明显。注意点:1.由于很多消毒剂(如二氧化氯、高锰酸钾、溴氯海因、三氯异氰尿酸、二氯异氰尿酸钠、)本身就是氧化性极强的氧化剂,一些厂家把消毒剂的含量降到极低,再制成片剂,以此充当廉价的氧化型底改,其实效果确实会有一些,但对于生态环境而言,长期使用会导致环境菌群失衡。所以养殖者选择药品时一定要看清楚,质好的氧化型底改是可以和饲料干混干撒的,除了第一次使用鱼虾会稍有不适影响吃料以外,随后的混用不会影响吃食;品质差尤其是假冒的氧化型底改则不可能这样使用,因为一旦这样使用,严重的鱼虾会直接停料,甚至令鱼虾不安乱游。如此混料同用也是鉴别氧化型底改品质优劣和安全性的一个简单方法。2.行业里传了很多年的定期使用的概念,笔者认为其实是个管理误区,没有任何一个药物是能定期使用的。笔者认为氧化型底改正常的用法是底质刚出现问题时,连续使用,1天~2天1次;连续改良两次之后再来看是否用活菌或生物型底改继后处理。一些严重污染(如倒藻,氨氮、亚硝酸、硫化氢中毒,青苔泥皮腐烂等),鱼虾已经出现肝萎缩或死亡时,则须8小时~12小时1次,搭配活菌连续处理污染,争取短时间将环境改良,恢复正常。这种及早处理的用法只适合有一定养殖经验的人,完全没有经验的新手,先按定期用药这个老套路来管理,但要注意定期用药就要注意剂量一定不能太大。3.高铁酸钾和高碘酸铁这两个成分的产品由于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少量活性铁,会刺激有叶绿体的藻类快速繁殖,所以一般用后水色会慢慢往绿色方向转变,若是不想培绿水的池塘(如养蛏池、海参圈、鲍鱼池等),就要慎用了。解毒型以络合有机、无机毒素为主要功效的底改。常见成分有:腐植酸钠、大苏打、EDTA(或ETDA-二钠),这些成分与有毒物质发生络合反应或离子反应,将有毒物质转化为毒性较低或无毒的物质,以此达到改良环境的目的。这类底改处理底污不如氧化型快速,也不如生物型分解彻底,所以真正重视用药效果的养殖者都使用不多。腐植酸钠,现在养殖中更多的是用于遮光处理青苔蓝藻,很少用于解毒改底,不过依然有很多厂家的解毒底改里面有这个成分。其优势在于其安全的络合反应,而且可以几乎完全分解代谢掉。大苏打,这个产品的运用已经变得非常局限了,基本只用于放苗前处理余氯和氨氮,或者中后期氨氮突升时使用。处理效果较快,但会反弹(有时两三天就反弹了),所以还得搭配一些光合菌、芽孢、EM之类的活菌使用效果才能稳定。EDTA,现在是处理重金属、底污或藻毒素常用的解毒成分,尤其是消毒药残、重金属效果明显,所以在放苗前期用量很大。一些有经验的养殖者哪怕没有检测到重金属超标,也会在放苗之前用一些打底,以防万一。要注意的是,EDTA-二钠偏碱性(大致在10.5左右),水体pH偏高时要慎用。另外,很多养殖者会发现近几年的ETDA效果变差了,其实,这是原料含量和纯度变低了。注意点:1.解毒型底改的反应原理(尤其是离子反应)在一定条件时是可逆的,所以会出现反弹现象。所以必须搭配其他药物,如生物型底改一起处理。2.解毒型底改大多只是减少部分有毒物质的数量,并不一定能从源头处理干净,所以要检查清楚中毒来源,若只是药残、重金属之类来源少的物质,处理起来就相对比较彻底,若是死藻、粪便污染,就得用其他方法继续处理。生物型以分解有机质为主要功效的底改,又叫活菌分解型底改或生物分解型底改,一般都是活菌为主要功能原料,原则是选择繁殖速度快,分解力强,耗氧低(或厌氧)的活菌,所以现在市面上常用活菌只有兼性芽孢和粪链球菌这两个活菌。兼性芽孢,说简单点,就是一般的芽孢杆菌在无氧条件下培育出来的特殊活菌(专业上称为:兼性耗氧型芽孢,简称兼性芽孢)。做得好的兼性芽孢,正常使用时几乎检测不到耗氧,其分解力、繁殖速度比耗氧型芽孢确实都有所不及,但好在即使功效减弱很多,但在严重污染的环境下它依然比其他活菌的优势明显,所以现在市面上使用最多的生物型底改的活菌原料依然是兼性芽孢。不仅如此,质量好、配比合适的复合兼性芽孢产品还有缓慢调整藻相(降不良水色慢慢转为绿藻藻相)的效果。所以,笔者经常建议养殖户在前期多用此类产品,以维持优良藻相和水体清洁。但要注意的是,即使是兼性芽孢,依然会有一点耗氧,也就是说使用时也最好适当地加强增氧,配合适量使用颗粒氧是必须的操作。粪链球菌,这是近年来慢慢流行起来的一个活菌。这个菌是厌氧的,所以比较适用于严重污染的池塘或后期养殖。另外,这个活菌是极为厉害的一种乳酸菌,有明显的调理肠胃效果,过多使用会有副作用(过度消化后粗肠瘦体),所以不能过多使用。实操中一般在用完氧化型底改一两天后使用效果明显,也有养殖户按极小剂量连续使用,能维持池底良好的环境。注意点:1.很多厂家用培藻产品配少量芽孢作为生物型底改,这类不算是真正的生物分解型底改,这种底改只适合肥水养殖的模式,不太适合现在多数的养虾模式,一旦用后要特别注意增加底氧。2.市面上还有一些厂家用硝化菌、酵母菌、反硝化菌作为生物分解底改,但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这些产品效果基本看不到。3.无论是兼性芽孢还是粪链球菌在分解过程中最好都是少量多次添加,效果达到就停止用药,若是效果短时间没出来,无论原料是否耗氧都得适当增加底氧。消毒型以杀菌抗病毒为主要功效的底改,常见成分有:漂白粉、二氧化氯、过硫(含量超过20%,氯味很重)、溴氯海因、中药、大蒜素。笔者比较反对使用这类产品,因为现今的对虾养殖基本流行预防调理,消毒剂在养殖过程中已经运用得越来越少了。漂白粉,是用得最常见的一种消毒药了。水浓水绿、藻相不好、水质浑浊时使用效果不错。它的改底效果主要靠的是反应过程中生成少量的具有絮凝沉淀效果的氢氧化钙,沉淀的同时带有次氯酸在杀菌,处理死藻、老化藻、细菌甚至病毒、原生动物,还可以把杂质沉淀到池底,再由钙离子进一步矿化改底。一整套反应作用下来看似复杂实则直接而快速,实乃简单粗暴调水改底方案的不二之选。缺点就是刺激性大,一些有益的菌藻也会跟着死亡。处理后会有一段时间(量少是三四天,量大是五六天)注意把环境给调回去。另外要注意,由于漂白粉药残时间较长(养殖中后期这个药残时间会大大缩短),所以继后的补菌培藻会受较大影响,所以最后的处理一般得考虑最少两次用药。二氧化氯,片剂二氧化氯有两种,一种是泡腾片,快速反应,不能改底。另一种是缓释片,而消毒氧化改底用的二氧化氯片只能是缓释片,缓慢释放才能通过二氧化氯的强氧化性氧化底污和杀灭病菌。二氧化氯反应时间很短,所以刺激性虽有,但并不太厉害,最多24小时就没事儿了。适合用于氧化底质的同时杀灭池底病菌,也适合短时间补菌培藻。过硫(含量超过20%,氯味很重),笔者一般喜欢用过硫来做氧化型底改。过硫的含量不能超过20%,一旦超过其杀菌效果就会非常明显,而其氧化改底的效果就会被覆盖掉:原本可以改良的环境因为用了含量过高的过硫,而导致有益的微生态被杀伤崩溃,从而导致之后池底环境更加恶化,因此含量越高越要小心。溴氯海因,这本来是慢慢没落的一个成分,后来被一家知名药企给做活了,利用的就是其超五天以上缓慢释放、缓慢杀菌、缓慢氧化的原理,环境污染太重,效果就相对变差。另外,有工业污染和10年以上的老养殖区域或池塘,若是不喜欢肥水养殖的,最好少用这个成分的产品;一些低密度养殖模式,如鱼虾混养、虾虾混养是适用的。中药,这是很早就有的一类底改,是大包的石粉加点中药做成的。一般中药会选用三黄散,效果有一点,不适合现在的养殖模式。大蒜素,现在市面上九成的大蒜素基本都是抗生素(环丙沙星)加大蒜精油加石粉做成的,要么没效果,有效果的实际上等于是在低剂量的用抗生素,用多了,一旦鱼虾厌食了,处理起来非常棘手。吸附型以絮凝沉淀净化水质为主要功效的底改。常见的成分有:石粉类(即便宜又大腕的大包底改)、活性炭、硅酸钠或二氧化硅等。因为浓缩的产品难以稀释到合适的份量来使用,一旦用量过高,使用时局部浓度过大,很容易导致倒藻水清。石粉类,常见的有沸石粉、白云石粉、滑石粉、蒙脱石粉等。笔者经常建议淡水养殖区域的客户用来改底调水补矿,效果不错。当然不是用的成品,而是直接去石粉厂或饲料厂成吨的拉回来用。活性炭,主要靠的是活性炭多空隙结构具备的吸附效果把污染物吸附沉淀,净水效果非常好,但底质改良效果就难说了。从原理上来讲,时间长了,对于底质反而是有毒害的,所以但凡用后必须搭配氧化型或生物型底改来继续处理。另外,水质底质不佳、水化超标、藻类老化时使用很容易导致缺氧。硅酸钠或二氧化硅,改底效果、净水效果都比石粉明显,而且这个可以搭配很多产品一起使用,没有石粉偏碱的副作用。另外,由于含有硅元素,大量使用后能明显促进硅藻生长。除了上述五大类底改,还有一些用法很局限的特殊底改,如:表活底改(用以降低水体表面张力,辅助增氧);清凉底改(少量薄荷油加载体,用以缓解底热情况);诱食底改(常用甜菜碱,既解毒又开胃,但实际改底效果几乎没有)。底改产品在养殖过程中的运用分为前、中、后三期,区别用药。前期:是指放苗前到放苗后30天左右。一些老化池塘、淤泥深厚的池塘、之前养殖失败的池塘必须在放苗前加强底质的处理和改良,否则不仅养殖过程中底质水质容易出问题,关键是放苗之后虾苗的存活率也会受极大影响。一般可以在消毒药效过去后大剂量用生物分解型底改处理底质。一些有经验的养殖户也会在放苗前一两天先用生物型底改打底,以确保底部毒素的分解。而放苗阶段一般用的是解毒型底改和生物型底改相搭配,确保苗快速沉底之后不出问题。真正的前期养殖主要用的是解毒型底改和生物型底改,只有水化剧烈变动或倒藻转水等情况出现后才会用到少量的氧化型底改。哪怕是需要用到氧化型底改,一般也主要是和生物型相搭配。前期主要是搭配方法,一次氧化型底改配合连续使用两次生物型底改;第二次使用生物型底改时往往会搭配一些活菌或培藻产品顺便调水。很多养殖者没有前期改底这个概念,他们认为前期吃料少基本不需要改底,所以往往会等到小虾红腿了才想起来去检查底质情况,但这个时候往往会出现肠胃甚至肝脏病变了。笔者认为,直放养殖的池塘一般半个月内必须改底一次;若是淡化暂养的小池一周就得改底一次,密度越大时间越要推前。若有明显水色变化(无论是变色还是变清变浊)都得马上改底调水。中期:是指放苗30天~60天。这个阶段对虾吃料多生长快,水质底质常会在这个阶段出现剧烈变化,尤其要注意底质的维护。笔者建议,一般是一次氧化配一次生物分解。原则是少量多次,越是吃料好水质好的时候越要注意改底的跟进。后期。是指60天之后,现在的一些苗种两个月就能冲到每斤五六十条以内,所以基本是看得到赚钱的时候了。这个时候要注意的是底氧的加强、底毒的处理。这就需要交替使用多种氧化型或消毒型底改,偶尔搭配一次生物分解型底改。笔者建议,两次氧化配一次生物分解(氧化型底改一般两三次就得换一种,这样交替使用不会产生明显的耐药性)。注意点:1.若是各种情况都正常最好少用吸附型和消毒型底改。消毒型底改用后必须尽快解毒补菌,否则水体环境容易出现较大变化。而吸附型底改使用时最好要配合氧化型或生物型底改一起或先后使用,否则容易出现底部缺氧,而且遇到有蓝藻、死藻多时不能用。2.蜕壳期时禁用消毒型、吸附型底改,而且会耗氧的底改最好都不要用。3.恶劣天气(台风、暴雨)时很多药物都不能使用,此时最需要做的就是改底。可以用解毒型底改,温和的氧化型或增氧的底改(或用量减轻),粪链球菌类的生物型底改。只要将底质搞好,即使天气再差,对虾在池底也不会受太大影响。笔者一直主张使用小包装的精品底改,不赞成用既便宜又大包的底改,因为大包底改真正有效成分不多,不如精品小包装的效果好,可以混合饲料一起干撒使用,只要是质量好的底改,哪怕是氧化型底改也可以同饲料干混干撒。编辑: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