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原创]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症状与防治

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原创
通过互动交流和服务援助,满足广大农民实用技术需求。
收藏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俗称黄斑病,是我国继玉米大斑病及小斑病之后又一严重危害玉米的叶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叶鞘和苞叶。抽雄后病害迅速扩展蔓延,植株布满病斑,叶片提早干枯,一般减产20%-30%,严重地块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一、症状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点状褪绿斑,病斑逐渐扩展,呈圆形,中央黄白色,周缘带有褪绿晕圈,有的在病斑周围出现大片褐变区域,有些品种则只产生褪绿斑。病斑一般大小为1-2毫米×2毫米,在一些品种上可达4~5毫米×4~7毫米。在感病品种上,病斑间可连合,形成大面积组织坏死,导致叶片枯死。二、发生规律在干燥条件下,病菌在植株病残体上越冬。由孢子传播到玉米株上引起发病,田间发病始于7月底至8月初。由于此病害潜育期短(2~3天),7~10天即可完成侵染循环。如遇高温高湿,则在8月下旬造成田间病害流行。不同品种和自交系抗病性有显著差异。品种抗性随植株生长而递减。因此,弯孢菌叶斑病属于成株期病害。三、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一是选用抗耐良种,目前推广的玉米品种鲁单50、农大108较抗弯孢菌叶斑病;二是大面积清除田间植株病残体,杜绝和减少初侵染来源。我国北方农户用来烧饭的玉米秸秆,在春播前用不完的,也要适当处理。三是适当早播。早播可避病、逃病,从而减轻发病。四是增施肥料。除增施农肥处,要增施氮肥,在考察中看到,凡是土层厚的肥壮地,以及施肥、追肥多的地块,玉米生长茂盛,一般发病都比较轻,重施氮肥可减轻发病30%以上。2.化学防治。抽雄前后病叶率达10%~20%时采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等600~800倍叶面喷雾防治。编辑:范璐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