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原创]玉米褐斑病症状与防治

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原创
通过互动交流和服务援助,满足广大农民实用技术需求。
收藏
  1. 识别与危害:发生在玉米叶片、叶鞘及茎秆。先在顶部叶片的尖端发生,以叶片和叶鞘交接处病斑最多,常密集成行。病斑圆形或椭圆形,褐色至红褐色,小病斑有时汇成大斑,病斑隆起附近的叶组织常呈粉红色。严重时叶片上出现几段甚至全部布满病斑,在叶鞘上和叶脉上出现较大的褐色斑点,发病后期,病斑表皮破裂,散出褐色粉末(病原菌的孢子囊),叶脉和维管束残存如丝状。茎上病多发生于节的附近。2.发病规律:病菌以休眠孢子囊在土壤或病残体中越冬,第二年病菌靠气流传播到玉米植株上,遇适宜的环境条件即可萌发,产生游动抱子。游动孢子必须在叶面或叶鞘有水的情况下才能游动,当气温适宜时,即可侵人表皮。一般在玉米8~10片叶时易发生病害,玉米12片叶以后一般不会再发生此病害。七八月份温度高、湿度大有利于发病;密度过大,田间郁蔽,发病重。在土壤瘠薄的地块,叶色发黄、病害发生严重,在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块,玉米健壮,叶色深绿,病害较轻甚至不发病。3.防治技术(1)农业措施。 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组织,并深翻土壤,注意排除田间积水,降低湿度。施足底肥,适时追肥,及时中耕除草,促使植株健康生长,以提高抗病力。重病田实行3年以上轮作。(2)药剂防治。 以苯来特和氧基萎锈灵防效好,在玉米4~5片叶期每亩用药100克加水50千克叶面喷雾。玉米初发病时立即用25%的粉锈宁1000倍液或25%戊唑醇1500倍液喷洒茎叶。编辑:范璐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