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原创]玉米小斑病症状与防治

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原创
通过互动交流和服务援助,满足广大农民实用技术需求。
收藏

1.识别与危害:自苗期到后期都可发生,侵染玉米叶片、苞叶和叶鞘。自下部叶片开始,出现褐色半透明水渍状小斑,逐渐向上蔓延,以玉米抽穗时最多。病斑扩大后呈黄褐色纺锤形或椭圆形,边缘常有赤褐色晕纹。后期严重时,叶片枯死。在潮湿时病斑上产生黑色绒毛状物。2.病斑特征:叶片上常见症状有3种:(1)典型症状:受叶脉限制,椭圆或近长方方形,黄褐色,边缘深褐色,大小为10~15×3~4mm;(2)不受叶脉限制,多为椭圆形,灰褐色;(3)小点状坏色斑,黄褐色,周围有褪绿晕圈。3.发病规律: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株残体上越冬,分生孢子也可越冬,但成活率低。菌丝发育适温为28-30℃,孢子萌发适温为26-32℃。玉米连茬种植,土壤肥力差,播种过迟等易于发病。4.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抗病杂交品种有郑单 2号、商单 4号、丹玉 6号等;自交系有吉 63、辽1311、自330等。(2)实行轮作倒茬制度避免玉米连作,秋后深耕土壤,深埋病残体,消灭菌源,在玉米播种前及早处理完秸秆。(3)加强栽培管理。早播早管,增施有机肥,穗期追施氮肥,加强中耕、排水等田间管理,以增强植株抗病力。(4)药剂防治 。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90%代森锰锌800倍液,每亩用 50-75千克,隔 7-10天喷1次,共防2-3次。编辑:范璐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