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为害】梨轮纹病是我国梨树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其发生和为害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等省为害较重。发生严重时,枝干发病率达100%,病果率达40%~50%。枝干发病后,促使树势早衰;果实受害,造成烂果,并且引起贮藏果实的大量腐烂。【症状】主要为害枝干和果实,有时也可为害叶片。枝干受害,以皮孔为中心先形成暗褐色瘤状突起,病斑扩展后成为近圆形或扁圆形暗褐色坏死斑。第2年病斑上产生许多黑色小粒点,病部与健部交界处产生裂缝。连年扩展,形成不规则的轮纹状。果实病斑以皮孔为中心,初为水渍状浅褐色至红褐色圆形烂斑,在病斑扩大过程中逐渐形成浅褐色与红褐色至深褐色相间的同心轮纹。叶片病斑初期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略显同心轮纹。气温较高时使整个果实软化腐烂,流出茶褐汁液,并散发出酸臭的气味,最后烂果可干缩,变成黑色僵果。叶片上病斑近圆形,有明显同心轮纹,褐色。后期色泽较浅,有黑色小粒点。【病 原】Botryosphaeria berengeriana称贝伦格葡萄座腔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无性世代Macrophoma kawatsukai称轮生大茎点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菌丝生长温度为15~35℃,适温27~30℃;在有光的条件下,温度为15~25℃:经15天左右就会产生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发生规律】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及子囊壳在枝干病部越冬。翌年发芽时继续扩展侵害枝干。北方梨产区枝干上的老病斑一般4月上中旬开始扩展,4月下旬至5月扩展较快,落花后10天左右即可受害。从幼果形成至6月下旬最易感病,8月份多雨时,采收前仍可受到明显侵染。当气温在20℃以上,相对湿度在75%以上或降雨量达10mm时,或连续下雨3、4天,病害传播快。肥料不足,树势弱,虫害重,均发病重。【防治方法】合理修剪,修剪落地的枝干要及时彻底清理;不要使用树木枝干作果网网墙篱笆;不要使用带皮木棍做支棍和顶柱;注意清理果园周围其他树木上的枯死枝。合理疏花、疏果。增施有机肥,氮、磷、钾肥料要合理配施,避免偏施氮肥,使树体生长健壮。冬季做好清园工作,减少和消除侵染源,果实套袋。刮治枝干病斑:当苗木枝干上有少数病斑发生时,可用氯化锌、酒精、甘油合剂涂抹病部,杀死病组织中潜存的病菌。在苗木上涂用上述合剂时,不须刮皮,可用毛刷将药液涂布于病斑表面。涂药面应较病斑略大。第一次涂药后,每隔7~10天再涂1~2次,效果更好。发芽前将枝干上轮纹病斑的变色组织彻底刮干净,然后喷布或涂抹铲除剂。病斑刮净后,涂 抹下列药剂均有明显的治疗效果:0.3%~0.5%的五氯酚钠和3~5波美度石硫合剂混合液,5%菌毒清水剂100倍液,可杀死部分越冬病菌。发病前主要施用保护剂以防止病害侵染,可以用下列药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80%敌菌丹可溶性粉剂1000~12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间隔7~14天1次。果树生长期,喷药的时间是从落花后10天左右(5月上中旬)开始,到果实膨大为止(8月上中旬)。一般年份可喷药4-5次、即5月上中旬、6月上中旬(麦收前)、6月中下旬(麦收后)、7月上中旬、8月上中旬。如果早期无雨,第1次可不喷,如果雨季结束较早,果园轮纹病不重,最后1次亦可不喷。雨季延迟,则采收前还要多喷1次药。可用下列药剂: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嘧啶核苷类抗生素水剂600~800倍液;80%敌菌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氟硅唑可湿性粉剂8000~100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6%氯苯嘧啶醇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60%噻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2500倍液;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5000~7500倍液;25%戊唑醇水乳剂2000~2500倍液;3%多氧霉素水剂400~600倍液;1%中生菌素水剂250~500倍液;35%多菌灵磺酸盐悬浮剂600~800倍液;20%邻烯丙基苯酚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液。编辑: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