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原创]桃炭疽病

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原创
通过互动交流和服务援助,满足广大农民实用技术需求。
收藏

【分布为害】炭疽病是我国桃树主要病害之一,分布于全国各桃产区,以南方桃区受害最重。近几年来严重为害桃树,直接影响桃产量和品质,部分品种发病后还引起大量的落花落叶落果,严重的全株死亡。【症状】主要为害果实,也能侵害叶片和新梢。幼果果面呈暗褐色,发育停滞,萎缩硬化。果实将近成熟时染病,为圆形或椭圆形的红褐色病斑,显著凹陷,其上散生橘红色小粒点,并有明显的同心环状皱纹。新梢受害,初在表面产生暗绿色水渍状长椭圆的病斑,后渐变为褐色,边缘带红褐色,略凹陷,表面也长有橘红色的小粒点。叶片发病,产生近圆形或不整形淡褐色的病斑,病、健分界明显,后病斑中部褪呈灰褐色或灰白色。【病原】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称胶孢炭疽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发育最适温度为25℃左右,最低为12℃,最高为33℃,致死温度为48℃10分钟。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6℃,最低为9℃,最高为34℃。【发生规律】以菌丝体在病梢组织内越冬,也可以在树上的僵果中越冬。第二年春季形成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侵害幼果及新梢,引起初次侵染,以后于新生的病斑上产生孢子,引起再次侵染。我国长江流域,由于春天雨水多,病菌在桃树萌芽至花期前就大量蔓延,使结果枝大量枯死;到幼果期病害进入高峰期,是幼果大量脱落和腐烂。在我国北方,7~8月是雨季,病害发生较多,桃树开花期及幼果期低温多雨,有利于发病。果实成熟期,则以温暖、多云、多雾和高湿的环境发病重。生长过旺,种植过密,挂果超重均能加重病情。【防治方法】结合冬剪,剪除树上的病枝、僵果及衰老细弱枝;在早春芽萌动前到开花前后及时剪除初发病的枝梢,对卷叶症状的病枝也应及时剪除。做好开沟排水工作,防止雨后积水;适当增施磷钾肥,并注意防治害虫。果实套袋时间应适当提早,以5月上旬前套完为宜。萌芽前喷施石硫合剂加80%五氯酚钠200~300倍液,或1:1:100倍式波尔多液,1~2次,展叶后不可喷施,以消除病源。发芽后、谢花后是喷药防治的关键时期。可用以下药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2%福美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80%福美双水分散粒剂900~1200倍液;80福美锌·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间隔7~10天1次。发病前期及时喷药,可用以下药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3000倍液;25%溴菌腈乳油300~500倍液;55%氟硅唑·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250倍液;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000~2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等均匀喷施。编辑: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