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原创]玉米黏虫特征及防治措施

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原创
通过互动交流和服务援助,满足广大农民实用技术需求。
收藏

粘虫是一种世界性禾谷类害虫,具有暴发危害特点,特别是三代粘虫潜在威胁大。以幼虫为害,1龄、2龄幼虫聚集于玉米心叶、叶鞘、叶背等处取食叶肉,1龄留下针眼大小的“天窗”,2龄留下孔洞,3龄以后取食叶片成缺刻,5龄、6龄进入暴食期,可将作物食成光秆,造成减产。一、形态特征成虫为中型蛾类,前翅从翅尖至后缘1/3处有黑色斜纹一条,近乎等分翅尖;前翅近中央有淡黄色圆形斑纹两个,靠外面的圆斑下有一明显的小白点,白点两侧各有一更小的黑点。老熟幼虫体长约33毫米左右,体色变化较多,由淡绿至浓黑,大发生时幼虫黑色。头壳沿脱裂线有一近似八字形黑褐纹。幼虫体背为暗绿色,背中线为白色,边缘有细黑线,两侧各有2条红褐色纵带,腹面为淡黄色。卵半球形,直径约半毫米,初产时为乳白色,孵化前为藏黑色。卵粒排列成行或重叠成块;每卵块少的有卵20~30粒,多的达100~200粒。蛹红褐色,有光泽,体长19~23毫米。二、发生规律粘虫无滞育现象,只要环境条件适宜,终年繁殖。全年发生4~5代。粘虫耐寒力较弱,冬季气温温暖有利于粘虫越冬。在我国东半部平原地区及西半部高原地区,每年进行周期性水平迁飞及垂直迁飞。每迁飞到一个新区,繁殖发生一个世代,每个世代历期约60天。成虫傍晚开始活动,黎明在密植作物、草垛、灌木丛旁等暗处隐蔽。有一定趋光性,对短波光趋性稍强。成虫喜食各种花蜜,尤其对糖、酒、醋的混合液趋性最强。卵多产在玉米枯叶尖或受虫害后萎蔫的叶片里、枯苗期以及朴苗移栽后萎蔫的叶片上。卵粒排列数行成块,包藏在叶鞘或枯叶内,每-卵块有卵20~40粒,多的可达200~300粒,每雌产卵千粒以上。幼虫食性很杂,但主要喜食禾本科植物。1龄、2龄幼虫多聚集在植株上(如心叶中、叶鞘内、小穗间)为害;3龄后昼伏夜出为害,4龄以上9虫有钻到根旁松土里潜伏的习性,深约1~2厘米。1龄、2龄幼虫受惊后常吐丝下坠,借风力飘散或再沾丝爬回,3龄以上具有假死性。1龄、2龄幼虫食量很小,抗药力差;5龄、6龄幼虫食量猛增,占整个幼虫期的90%以上,抗药力也比1~3龄幼虫大10倍左右。因此,药剂防治应掌握在3龄以前。6龄幼虫老熟后在根部附近松土里约1~2厘米深处化蛹。高温低湿及低温低湿都不利于其发生。如温度在19~22℃,相对湿度在75%以上,有利于产卵。降雨也影响粘虫的发生,可以直接影响迁飞途中的蛾群,迫使它们降落和停留,暴雨对低龄幼虫还有直接的冲刷杀虫作用。三、综合防治措施(一)农业防治: 1、清除田间杂草、麦茬,改善田间小气候。 2、在清晨和傍晚进行人工捕杀。3.硬茬播种的田块,待玉米出苗后要及时浅耕灭茬,破坏玉米粘虫的栖息环境,降低虫源。(二)成虫诱杀技术1.谷草把法。一般扎直径为5厘米的草把,每亩插60~100个,5天更换一次,换下的草把集中烧毁,以消灭粘虫卵。2.糖醋法。取红糖350克、白酒150克、醋500克、水250克,再加90%的晶体敌百虫15克,制成糖醋诱液,置于盆内,放在田间1米高的地方诱杀粘虫成虫。3.性诱捕法。用配置粘虫性诱芯的干式诱捕器,每亩1个插杆挂在田间,诱杀成虫。4.杀虫灯法。在成虫发生期,于田间安置杀虫灯,灯间距100米,夜间开灯,诱杀成虫。5.毒饵诱杀:亩用90%敌百虫100克兑适量水,拌在1.5公斤炒香的麸皮上制成毒饵,于傍晚时分顺着玉米行撒施,进行诱杀。 (三)化学防治: 1.撒施毒土:亩用40%辛硫磷乳油75~100克适量加水,拌砂土40~50公斤扬撒于玉米心叶内,即可保护天敌,又可兼防玉米螟。 2.毒饵防治:用90%晶体敌百虫50克兑水1-2斤拌入10斤炒香的麸皮,傍晚将毒饵撒在玉米叶片上,或用4.5%呋喃丹颗粒剂250克/亩丢心防治。 3.生物农药:在粘虫卵孵化盛期喷施苏云金杆菌(Bt)制剂,注意临近桑园的田块不能使用。4.灌芯防治。选用3%呋喃丹颗粒剂每株4~5粒或每亩250克,全田逐株灌芯,防效较好。5.喷药防治。选用2.5%三氟氯氰菊酯2000倍液,或 4.5%氯氰菊酯1500倍液,或48%毒死蜱1500倍液喷雾;严重田块可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1500倍与48%毒死蜱1500倍液混合喷雾,亩喷药液40-50千克,兼防玉米螟和双斑萤叶甲等害虫。喷药时间选择早晚幼虫活动取食时,重点喷施部位为心叶,发生严重田块连同地头杂草一起喷施。编辑:范璐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