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原创]玉米生长中后期 防虫治虫是关键

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原创
通过互动交流和服务援助,满足广大农民实用技术需求。
收藏

随着进入玉米生长旺盛期,病虫害的发生也随之增多,成为影响玉米生长的重要不利因素,为确保玉米安全度过生长期,做好防治工作刻不容缓。近日,针对近期农民咨询的问题,以及我省玉米主要虫害种类,山西农科110专家 、山西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总站研究员方果具体为农民朋友讲解了玉米病虫综合防治的关键技术措施。记:方老师您好,近几年玉米虫害的危害特别大,请问,在玉米生长期主要有哪几种虫害?方:好的。玉米生长期的虫害有玉米螟、玉米红蜘蛛、玉米萤叶甲、粘虫、玉米蓟马等。记:请您针对这几种虫害的发生规律以及特点给农民朋友做个详细介绍好吗?方:好的。我首先讲一下近年我省发生较为严重的虫害—玉米螟。玉米螟在我省一年发生三代,以老熟幼虫在玉米茎秆、穗轴内越冬。翌年4~5月份老熟幼虫复苏、饮水、化蛹、羽化,所以冬季温暖多雪,越冬成活率高。成虫夜间活动,趋光性强。喜在早熟、高大的玉米叶背面靠叶脉处产卵。块卵,15~50粒。孵化幼虫钻入玉米心叶内危害,造成叶片展开时出现被害排孔状。高温多雨有利于玉米螟的发生为害。玉米螟喜食甜玉米,因甜玉米的含糖量明显高于普通玉米。一代成虫多产卵于雌雄蕊上,或在雌穗上下叶片背面。二代幼虫孵化后再雌雄蕊上或蛀入茎杆危害,常造成刮风时玉米从蛀孔处折断现象。三代幼虫为害茎杆和穗轴。玉米红蜘蛛的发生规律是:玉米红蜘蛛一年发生十几代,以雌成螨在草根下的土中或树皮中越冬。翌年 6月初转移到玉米为害, 成虫、若虫先聚集在在玉米下部叶片的背面用口器刺入作物组织吸食汁液。被害部呈现黄白色小点,后连成失绿斑块,叶片变黄白色或红褐色。红蜘蛛随风水平扩散,若7~8月条件适宜,则迅速蔓延全田,进入为害盛期,渐向上部叶片转移危害。 严重时玉米叶片完全变白、变红褐色、干枯,造成籽粒干瘪。若5~6月份干旱少雨,螨量上升;7~8月份干旱少雨,有利于大发生。一般与豆类间作田玉米红蜘蛛发生较重,前茬为豆类的玉米田或玉米田间作或邻作是豆类、瓜类、茄子等作物的玉米田受害也重。近5年运城地区玉米面积大幅度上升,原来从不发生的玉米红蜘蛛,在2009年大发生,并随后年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玉米萤叶甲发生规律:我省玉米萤叶甲主要有两种:双斑长跗萤叶甲和玉米异跗萤叶甲,它们以卵越冬,5月孵化,幼虫在土中取食植物根部,而玉米异跗萤叶甲幼虫可直接从玉米苗基部钻蛀危害,造成枯心苗或花叶片。7月成虫羽化,危害玉米叶片和雄蕊、雌穗为主,危害叶片时取食叶肉,仅留表皮,受害玉米叶片表面出现大片透明白斑,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常取食咬断花丝、雄蕊、雌穗,影响玉米授粉结实灌浆。一般造成玉米产量损失达15%左右。成虫能飞善跳,具有群聚性,迁飞性和趋嫩叶危害的习性。粘虫发生规律:除新疆外我国各省均有发生,在长江以北不能越冬。在华南地区冬季无越冬现象。南方的越冬代粘虫及第一代粘虫于2~4月间羽化后,向北迁飞,到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等地,成为这些地区的第一代虫源,主要危害冬小麦。这些地区第一代成虫于5~6月间又向北迁飞到东北、华北等地,危害谷子、高粱、玉米等。夏秋季,粘虫成虫又逐步迁回华南。我省为粘虫迁入区,过去一代成虫4月由越冬地迁飞进入运城中条山两边危害小麦,但随着大气增温变化,近年已进入临汾地界。6月二代成虫由黄河以南各省迁飞进入我省各地为害,7月底8月上东北二代成虫迁入和当地二代成虫在我省中南部谷子、玉米、高粱田产卵、孵化三代幼虫危害。三代成虫羽化后,大多数向外地迁飞,只有少数留下继续繁殖,但往往是自生自灭。玉米蓟马发生规律:蓟马属于缨翅目,蓟马科。为害玉米主要种类为禾花蓟马、黄呆蓟马和稻单管蓟马 。蓟马能够为害多种禾本科作物和杂草,在我国各玉米种植区都有发生。近年来,为害呈逐年上升趋势。蓟马一年多代,在禾本科杂草根部或枯叶内越冬。翌年5月迁入玉米田危害。6月中旬主要是成虫猖撅为害期,6月下旬、7月初若虫数量增加。雌成虫主要进行孤雌生殖,偶有两性生殖,极难见到雄虫。该虫在玉米的心叶内吸取汁液,叶片抽出后,呈现断续的银白色条斑,伴随有小污点。为害严重时,心叶卷曲呈马尾状,如玉米疯顶病;也可造成大批死苗。当食害伸展的叶片时,多在叶正面取食,叶片呈现成片的银灰色斑。为害叶背面叶正面与银白色相对的部分呈现黄色条斑。受害严重者叶背如涂一层银粉,端半部变黄枯干,籽粒干瘪,影响产量和品质。降雨对玉米蓟马的种群数量有较大的抑制作用,甚至导致虫量下降。记:方老师,既然我们知道了它们的发生规律,那我们该如何进行防治呢?方:玉米螟综合防治:①农业防治:推广秸杆粉碎还田、沤肥,用作饲料或燃料。集中后用泥封垛,压低玉米螟越冬基数。②灯诱技术:在玉米种植区可推广频振杀虫灯诱杀技术,诱杀玉米螟、粘虫、草地螟、灯蛾、地下害虫等,有效降低田间落卵量,减轻危害,每灯控制面积30亩。③化学防治:玉米心叶期虫株率达20%或百株卵块超过30块时进行防治。常用的药剂有:亩用700克Bt(苏云金杆菌)颗粒剂或孢子含量在80~100亿/克的白僵菌10倍颗粒剂或亩用1%辛硫磷颗粒剂或亩用3%广灭丹颗粒剂1~2千克加5公斤细土或细砂混匀洒于心叶中和组成心叶层的4~5片叶中。也可用0.1%或0.15%氟氯氰颗粒剂,拌10~15倍煤渣颗粒,每株用量1.5克撒入心叶,或用14%毒死蜱颗粒剂每株1~2克;或50%辛硫磷乳油按1:100配成毒土混匀撒入喇叭口,每株撒2克,于心叶初期和心叶中期灌心一次。或用95%敌百虫晶体1000~1500倍液、或亩用48%毒死蜱50ml、或三唑磷微乳剂50毫升兑水40~50公斤喷雾。或每亩用20克白僵菌,拌河沙2.5公斤灌心。玉米抽穗吐丝期,虫穗率达10%或百穗花丝有虫50头时进行施药防治。有虫雌穗超过30%时,应在第一次施药7天后再施药一次。施用的药剂与玉米喇叭口期一样,但施药位置不同,应施于玉米的“四叶一顶”处,即穗节叶腋处、穗节上两节、穗节下一节叶腋处和花丝顶上。④生物防治:在田间一代玉米螟卵始盛期(成虫羽化率达15%)放一次赤眼蜂7000头,7天后再放一次8000头。放蜂方法:每亩放3点,每点选择健壮玉米植株,在其中部的一个叶面上,沿主脉撕成两半,取其中一半放上蜂卡,沿茎秆方向轻轻卷成筒状,然后用线订牢。玉米红蜘蛛综合防治:①农业预防措施:常发区玉米田不套种豆类作物。②化学防治:要早防早控,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即在玉米的下部叶片调查玉米红蜘蛛,一旦发现就应该保护性的开展一次防治。可用1.8%阿维菌素3000倍液或与20%三氯杀螨醇混配(1:1)1000~1500倍液或73%克螨特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防治的重点部位是植株下部叶片的背面。玉米抽雄后防治方法,用烟雾机在上午9点前,下午5点后喷烟防治。玉米萤叶甲防治方法:双斑萤叶甲成虫具有一定短距离迁飞的习性,相邻的农田同时发生时,其中一块地进行防治而其他田不防治,则过几天防治过的地又呈点片发生,加大防治难度,危害程度更重,所以防治该虫一定要统防统治,才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在玉米抽雄、吐丝期,百株虫口300头、被害株率30% 时进行防治。在玉米其余生育期间,当百株虫量达500头时应进行防治。可选用20%速灭杀丁乳油2000倍液、25%快杀灵1000~15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的杀灭菊酯乳油1500倍液喷雾,重点喷在雌穗周围。如果玉米高密,可用烟雾机喷雾防治。①播种前用50%甲胺磷乳油按种子重量0.3%~0.5%的有效剂量拌种,晾干后再播种。②发现田间出现花叶和枯心苗后或发现幼虫为害时,浇灌50%对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粘虫综合防治:粘虫幼虫三龄前开展药剂防治,必须“治小”、才能“治了”,粘虫4龄后进入暴食期,防治难度大。(1)诱杀成虫灭卵:利用成虫交配产卵前需要取食补充能量的生物习性,采用具有其成虫喜欢得糖醋气味,加少量杀虫剂进行生物诱杀。 利用成虫多在禾谷类作物叶上产卵习性,在麦田插谷草把或稻草把,每亩(667㎡)60~100个,每5天更换新草把,把换下的草把集中烧毁。此外也可用杨树枝把诱杀成虫。(2)药剂防治:小麦玉米混栽区,在小麦玉米交界处,用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喷雾,杀死从麦田转移来的害虫。玉米田可选5%卡死克乳油4000倍液或20%灭幼脲1号悬浮剂500-1000倍液或25%灭幼脲3号悬浮剂500~1000倍液或40%菊杀乳油2000~3000倍液或40%菊马乳油2000~3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2000~4000倍液或茴蒿素杀虫剂500倍液或使用金功(4%高氯甲维盐)稀释1000~1500倍喷雾。或亩用80%敌敌畏乳油100克,20%灭幼脲3号悬浮剂40克,40%高氯·马乳油40毫升,BT乳剂以及其它除虫菊酯类复配制剂,按亩用量兑水50~60公斤喷雾。玉米蓟马综合防治:①农业防治:结合小麦中耕除草,冬春尽量清除田间地边杂草,减少越冬虫口基数。加强田间管理,促进植株本身生长势,改善田间生态条件,减轻为害,对受害严重的幼苗拧断其顶端,可帮助心叶抽出,同时要适时灌水施肥,加强管理,促进玉米苗早发快长。轮作结合套播改直播适时栽培玉米,避开蓟马高峰期。②化学防治:经田间和室内药剂试验证明菊酯类药剂对蓟马无效,甚至有时可能对蓟马有引诱作用,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等对蓟马有较好的防效。可用40%乐斯本(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25%奎硫磷乳油500倍液、20%丁硫克百威1000倍液、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1.8%爱福丁乳油(阿维菌素),防效均在85%以上(以吡虫琳效果最好,且可兼治蚜虫),在蓟马发生初期对叶片和心叶进行喷施防治。编辑:柳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