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猪萎缩性鼻炎的综合防治

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原创
通过互动交流和服务援助,满足广大农民实用技术需求。
收藏

猪萎缩性鼻炎是猪的常见多发病,以打喷嚏、咳嗽、流鼻涕、鼻甲骨萎缩为特征,严重病例可导致鼻面部变形,对哺乳仔猪和生长猪影响较大,可造成生产性能下降,饲料消耗增加,出栏大小不均,经济损失比较严重。一、临床症状轻微的非进行性萎缩性鼻炎在猪群中常会发生,感染以哺乳仔猪为多,一般持续2~3周,之后炎症消失,鼻甲骨损伤可修复并恢复正常。对于哺乳仔猪和生长猪来说,进行性萎缩性鼻炎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感染过程中脆弱的鼻甲骨常因遭到破坏而萎缩。急性症状常发生于3~8周龄猪,初期以打喷嚏、鼻塞、咳嗽、流鼻涕、泪管发炎为常见症状,病猪常摇头、用鼻拱地或在硬物上摩擦;随着病情的发展,鼻出血,多数猪出现鼻甲骨不同程度的萎缩,严重病例可蔓延至上颌骨,使鼻吻及上颌部扭曲、变短、皱折;多数患猪出现食欲下降,增重减慢,体重不齐,体况不良;病程较长者极易诱发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鼻炎很少引起成年动物的临床症状,但繁殖母猪如果早年曾感染该病,其成年后仍可观察到面部变形。有些猪只虽无临床症状,但有可能携带巴氏杆菌病病原,病情延续时间过长,也可能造成鼻面部变形。二、剖检诊断可结合临床症状,对死猪进行剖检。剖检时,肉眼可见的损害一般只限于鼻腔及附近组织,鼻黏膜、额窦水肿,有黏性脓性渗出物蓄积;发病时间较长或较严重病例还可见鼻甲骨萎缩,下鼻甲骨与中隔失去原形,甚至大部分消失;肺部常有病变。鼻孔采样作实验室培养,分离确定病原后,可作出确诊。三、防治措施加强饲养管理,经常通风换气,合理转群,杜绝不同日龄猪群混养,降低饲养密度,及时清除粪污,定期消毒灭源,采用“全进全出”生产方式对预防该病意义重大,并有助于打破疾病的循环周期。同时,母源抗体对本病有很强的保护作用,做好母猪的免疫接种和慢性呼吸道病的控制也非常必要。1.坚持预防为主,实施疫苗接种。免疫是防控本病的关键手段,常发病猪场应定期实施免疫接种。一般母猪可在产前6周和2周分别接种,以后在每次分娩前2周再进行免疫,可使仔猪通过初乳获得母源抗体,有效预防该病,保证仔猪断奶前不感染该病,直到仔猪转入育成舍;对母猪未实施免疫的仔猪,应在7~20日龄内免疫,然后间隔一周再免疫1次;对于发病猪群,确诊后应该立即对整个繁殖群实施紧急免疫接种。临床实践得知,目前以二联苗免疫效果较好,但必须按照程序连续数年对同一猪场实施免疫,这样才能完全控制本病。2.强化策略性阶段性药物预防。针对慢性呼吸道感染疾病严重的猪场,可根据本病的流行特点,在常发季节、换季时节和断奶前后,采用策略性阶段性药物预防。如繁殖母猪可于产后3天、后备母猪配种前一周,选用10%支原泰妙(延胡索泰妙菌素)混饲1周,剂量为1000克/吨饲料;仔猪出生第三天、第十天、第十五天分别注射长效土霉素或阿莫西林0.25~0.5毫升,断奶时再注射0.5~1毫升,仔猪断奶后日粮中每吨添加土霉800克、并可清1000克连用4周,进行预防;保育猪、育肥猪转群变料后可按照上述药物和剂量连续给药1周,也可按每吨饲料添加土霉素500克、并可清800克饲喂10天左右,可有效预防或控制该病的发生。3.发病后应及时对症施治。对于发病猪群,要合理选择敏感性药物及时治疗。如在饲料中添加盐酸土霉素可溶性粉剂饲喂,剂量为100克/吨饲料,连用5天;重症可在饲料中同时添加10%支原泰妙和盐酸多西环素预混剂,连续饲喂1~2周,剂量分别为1000克/吨饲料和800克/吨饲料;对于哺乳仔猪可选用泰乐先锋(泰乐菌素和磺胺二甲嘧啶的混合制剂)可溶性粉剂溶于水后,喷在饲料中饲喂或直接混饮,一般连用5天左右,混饲剂量为每100克药物拌料250公斤,混饮剂量为每100克药物加水200公斤。对于病情较重的猪群,在混饮或混饲治疗的同时,可肌注10%盐酸土霉素注射液,剂量为0.1~0.2毫升/公斤体重,每天1次,连用3天;对于初生就发病严重的乳猪,可于1日龄、2日龄鼻腔喷雾丁胺卡那霉素,2日龄、9日龄、16日龄、23日龄鼻腔喷雾磺胺间甲氧嘧啶注射液进行治疗。编辑: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