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发生时间上判断:鱼类中毒:一般无季节、天气和昼夜之分,随时都可能发生。但鱼类的氨氮中毒多发生在连续晴天,并多在午后。药害多与农田施肥、鱼池施药或工厂排污相关,尤其是在农作物生长季节、病虫害流行期间和鱼病流行期间较为严重,死鱼现象白天、夜晚都可发生。泛池:多发生于夏秋高温季节,尤其是“大麦黄”或“白露汛”两个节气前后。高温季节,连续低气压闷热天气、连续阴雨和雷阵雨天气,多发生在半夜至黎明这段时间。水质越肥、放养密度越大,泛池的可能性越大,程度越严重。鱼病:导致大量死亡多发生在苗种培育阶段和夏季高温期间,死亡数量也是循序渐进由少到多,尤其是患气泡病、暴发性出血病、草鱼“三病”,短时间内可形成大量死亡。二、从发病症状上判断池鱼中毒:一般没有浮头迹象,其症状因毒物的不同而异。鱼类发生氨氮中毒,先是呼吸急促,乱游乱窜,有的池中白鲢甚至跳到塘埂上,有时浮出水面,继而呼吸减缓,鱼体仰浮,不久即死亡。药害中毒,鱼类浮头的现象不明显,症状表现也因毒物的不同而不同。有的表现为反应迟钝、麻痹、体色慢慢变黑、黏液增加、丧失活动能力而死亡;有的表现为颤抖、跳跃、挣扎,直至昏迷死亡。泛池:表现为鱼类分散于全池浮头,嘴一张一合,平静地直接从水面空气中吸取氧气,严重时在池塘浅水处浮头的鳊、鲂鱼肚皮慢慢上翻,挣扎着保持平衡,如此反复几次便肚皮向上死亡。病害死亡:鱼类常伴有典型症状,用肉眼观察可发现鱼的体表如眼眶、鳃盖、口腔、下颌、鳍条基部及腹腔两侧等部位出血,鳃盖开“天窗”,肛门红肿,蛀鳍,烂尾等症状,鱼苗体表鳍条上有气泡等。三、从发病种类上判断鱼类发生中毒:有时因毒物种类不同而死亡不同的鱼类。发生氨氮中毒时,不分鱼的大小和种类,都可引发部分鱼死亡。药害中毒因药物种类不同而死亡不同的鱼类,如代森铵类中毒对池塘中的吃食性鱼类毒性较大,死亡较高。有时则不分药物种类和鱼的大小,甚至同池中的蟾蜍都可发生死亡。泛池:引发的死亡则以耐低氧能力差的鳊、鲂、鲢、鳙鱼较为多见,鲤、鲫、草、罗非鱼很少死亡,泥鳅和黄鳝也很少死亡。四、从发生原因上判断鱼类中毒:一般与厂矿排污有关,还有就是与鱼病防治时用药不当有关,或是鱼池中有害藻类大量繁殖产生毒素有关。如甲藻大量死亡产生毒素,三毛金藻、裸藻大量繁殖产生毒素,或是管理不当人为因素造成,如投喂量过大引起的氨氮中毒、亚硝酸盐中毒。泛池:主要是水质恶化、天气突变、放养密度过大、池水严重缺氧引起。通常野杂鱼、虾、罗非鱼、鳊、鲂鱼浮头为轻度浮头,鲢、鳙鱼浮头为一般性浮头,青、草、鲮鱼浮头为严重浮头,鲤、鲫鱼浮头为重度浮头。病害的发生大多是因水质调控措施不当,病害预防措施不到位造成。五、解救措施鱼类中毒:发生鱼类中毒事故时,应立即注入大量新水,排除池内老水,边排边灌,直到池鱼恢复平静。若无水源,应立即将池鱼转入无毒的池塘中或网箱中暂养,待池水处理后再放回原池塘中。同时,根据中毒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若是由辛硫磷、除虫菊酯类农药等引起的中毒,可泼洒生石灰浆解救。对酚类药物引起的中毒,可用人尿泼洒全池。对硫化物、氨氮化合物引起的中毒,可用光合细菌解救。对由藻类引起的中毒,可用螯合铜溶液灭藻,转天全池泼洒葡萄糖或水产用泼洒型VC。对代森铵类引起的中毒,可用硫代硫酸钠解救。泛池:发生鱼类泛池时,应立即冲注大量新水,同时开增氧机增氧,必要时使用化学增氧剂快速增氧。病害:快速诊断,对症用药。养殖过程中做好水质调控,定期进行有效的药物预防工作,可有效减少池鱼的死亡率。编辑: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