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原创]天转凉 棚内害虫防治要抓紧

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原创
通过互动交流和服务援助,满足广大农民实用技术需求。
收藏

寒露节气已过,气温明显下降,山东地区外界最低温度降低到10℃以下,露天环境下树叶、杂草迅速老化枯黄,营养减少,迫使外界众多害虫迁飞寻找越冬场所。而大棚蔬菜大多进入开花结果期,正是“鲜嫩可口”的时候,棚内温度也极为适宜。在外界开始寻找越冬场所的害虫,进入大棚后还可继续繁殖为害。据调查,近期大棚内大小虫害都发生严重,尤其是蝶蛾类害虫成虫迁飞能力强,如菜青虫、斜纹夜蛾、棉铃虫等,可从棚前脸、顶部通风口进入棚内,严重危害生长点、新叶、花果等。蚜虫、烟粉虱、蓟马、叶螨等迁飞能力较弱,但繁殖速度快,前期为害症状不明显,容易被菜农忽视,从而造成较大影响。地下害虫方面,根结线虫、地蛆等也可能暴发,需要菜农做好预防工作。做好预防工作  大虫小虫难进棚大棚蔬菜定植前,棚内大多经过高温闷棚,棚内害虫、虫卵等被杀死,只要苗子不带害虫,棚内蔬菜苗期虫害发生是较少的。菜农只要做好两项准备工作,就能避免90%以上的害虫发生。一是清理大棚周围的杂草、蔬菜等,避免其成为棚外害虫向棚内传播的“中转站”。尤其是近年来很让菜农头疼的蓟马、叶螨等,其虫体微小,没有迁飞能力,只要棚室周围没有杂草、蔬菜等中转,这些小型害虫根本进不了棚,也就不可能暴发为害。斜纹夜蛾等迁飞能力强,蚜虫、烟粉虱等具有一定的迁飞能力,但棚室周围若没有绿色植物吸引,这些害虫根本不会到大棚周围,也就进不了棚。而这样从源头上开始控制,大虫、小虫都进不了棚,才能更好地防止蔬菜虫害暴发。二是上好防虫网。叶螨、蓟马等很难做长距离迁飞,二蝶蛾类害虫、烟粉虱、蚜虫等主要从棚前脸处迁飞入棚。在棚前脸提前设置防虫网,严防害虫潜入棚中,效果极为明显。使用的网纱目数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太密不利通风降温,太疏则小虫容易进入,起不到防虫作用。一般情况下,以40~60目的白色防虫网为宜。设置防虫网时,一定要严密,否则害虫落到防虫网上后上下爬动,容易从缝隙处进入棚内,影响防虫效果。充分发挥粘虫板预警作用近年来,棚室小型害虫的发生日益严重,如粉虱、蓟马、蚜虫等,让很多菜农极为头痛。这些害虫体型小,若不注意,非常容易忽略过去,等到发现时棚内虫害已经非常严重。有心的菜农进棚后经常在蔬菜叶片上翻翻,看看是否有害虫为害,以便提早防治。但更多的菜农不够细心,更习惯虫害发生后再用药防治,花钱多,害虫抗药性产生快,害处多多。粘虫板以其可以提早发现害虫发生状况,并起到一定的杀虫作用,在蔬菜生产前期是个很好的防虫手段。很多菜农在悬挂上粘虫板后,就认为万事大吉、不管不问了,这是不合理的。一般来说,每亩地悬挂了40~60块粘虫板。粘虫板设置后,要随着蔬菜的生长随时调整高度。粘虫板悬挂时,以在植株生长点之上15~25厘米为佳,可以保证最佳的吸引、粘杀害虫的效果。不同害虫对颜色的偏好不同,多数害虫对黄色敏感,黄色粘虫板对蚜虫、粉虱等有效,而蓝色粘虫板对蓟马有效,要根据害虫种类选择合适颜色的粘虫板。菜农必须正确认识粘虫板的优势,不要把它看作简单的杀虫手段,而要将其作为棚室害虫的“警报器”,早发现、早示警、早防治,才能起到最佳效果。用好生物农药  预防抗性害虫经过多年化学杀虫剂的筛选,害虫的抗药性越来越强。尤其是大棚内繁殖速度快、发生严重的烟粉虱、蓟马、叶螨等。面对抗性越来越强的害虫,单纯依靠化学农药效果只会越来越差,要注意化学农药与生物菌剂、植物源农药等搭配使用,取长补短,才能取得更好的防治效果。当前,市场上生物菌杀虫剂种类众多,主要有苏云金杆菌为代表的细菌杀虫剂,白僵菌、绿僵菌为代表的真菌性杀虫剂,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等种类。这些生物菌剂已经推广多年,但很多菜农认为生物菌剂效果不稳定,起效缓慢,因此很少使用。其实,生物菌杀虫剂效果不好,关键在于菜农使用技术不过关,用的时间过早或过晚,方法不合理,都会影响生物菌剂的药效。真菌性杀虫剂多以孢子形式存在,干燥环境下可以长期存活,但使用后遇水会很快萌发,触杀性强,若使用期害虫尚未活动,使用后孢子很快萌发,却无法完成侵染,没有养分支撑,生物菌剂会很快失去活性,自然难以取得好的效果。真菌性杀菌剂不但对斜纹夜蛾、棉铃虫、蛴螬等大虫子有效,对蓟马、烟粉虱、蚜虫等也有一定的效果。在防治抗性害虫方面,将化学杀虫剂与真菌性杀虫剂混配,可以大大提升防治效果,是病虫害防治的重要发展方向。细菌性杀虫剂可以起到触杀、胃毒作用,且在高湿度条件下活性更强,存活时间更长,效果更好,因此最好在害虫活动盛期之前使用。当前使用最多的苏云金杆菌杀虫剂,对咀嚼式口器的害虫有效,但对蚜虫、烟粉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虫无效。生物菌杀虫剂是个好东西,但使用技术与化学药剂差别很大,菜农购买使用前一定要咨询清楚,确保合理使用,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先高温闷棚 再用药防治在害虫防治过程中,温度起到的作用极其重要,高温和低温不但可以直接杀灭害虫,还会影响害虫的代谢速度,影响农药效果的发挥。如啶虫脒等药剂在低温下效果不佳,因此在春秋防虫时使用较少。而高温也会影响害虫代谢和药剂活性,从而改善防治效果。粉虱等害虫生长发育、繁殖与温度关系很大,烟粉虱生存的最适温度为20~28℃,30℃以上时,卵、幼虫死亡率高,成虫寿命缩短,产卵少,甚至不繁殖。据莱阳农学院植保学院试验表明,在30℃恒温条件下,粉虱的存活率只有14.69%;而在26℃条件下,存活率则达到86.4%。而且,粉虱为变温动物,在30℃以上时其呼吸频率会大幅上升,容易吸入更多的农药,可大大增强农药的药效。而当前使用的化学杀虫剂,大多以触杀作用为主,少数农药兼具熏蒸、拒食作用。粉虱依附叶背吸食叶片的汁液,容易形成农药触杀不到的死角,在植株生长茂盛的情况下更是如此。而且,粉虱受到惊动时,会飞动躲避,从而使药液的触杀效果明显降低。因而,粉虱一旦暴发,仅靠喷雾难以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近几年,烟剂因为其使用方便、杀虫无死角而广受菜农欢迎,在粉虱防治上使用越来越普遍。但烟剂使用更需要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作为烟剂的农药多具有较好的熏蒸性,使用效果受温度的影响很大。在粉虱暴发后仍应以农药防治为主,但应注意温度在防治粉虱上的辅助作用,可先进行高温闷棚,提高烟粉虱等害虫的代谢活性,如在下午2:30-4:00之间高温闷棚,在40℃左右保持一个小时,可以杀灭部分小型害虫。闷棚结束后再用药,注意重点喷洒中下部叶片和地表周围害虫容易纳凉藏身的地方,可有效提高农药药效,起到更好地防治效果。编辑: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