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原创]马铃薯机械化栽培播前准备技术

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原创
通过互动交流和服务援助,满足广大农民实用技术需求。
收藏

一、品种选择       马铃薯机械化栽培首先要选择品种。我国马铃薯种植大致分为四个区域:北方一季作区、中原二季作区、南方冬作区、西南一二季混作区。北方一季作区为一年一熟制,是马铃薯的主要产区,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50%以上;气候凉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适宜马铃薯生产;但降雨量不均,主要以雨养为主,有灌溉条件的可发展规模种植;除个别高海拔寒冷地区外,一般早、中、晚熟品种都能种植。因此,应根据市场、订单等因素选择是种植加工品种还是种植鲜食品种,同时要根据本地区农作物生长期选择种植早熟、中熟或晚熟品种。中原二季作区无霜期较长,栽培马铃薯分春秋二季,面积约占全国的5%,宜选择早熟品种。南方冬作区面积占全国的8%,属海洋性气候,夏长冬暖,四季不分明,日照短,宜选短日型或对光照不敏感的品种。西南一二季混作区面积占全国的37%,马铃薯生育期较长,因立体气候明显,种植品种多种多样。       确定种植品种后,就要选择好种薯。种薯不要用自留种或从市场上随意购买,而要选择原种或一级良种以上级别的脱毒种薯种植,并要购买正规繁种单位扩繁的种薯。这是因为种植脱毒种薯产量一般比自留种增产50%以上,虽然在春季投入稍大一些,但秋季增产的效益远远高于投入。这一点种植者应当切记,否则容易导致产量不高效益不好等不利结果。       二、种薯处理       播种前10~15天对种薯进行出库,放于通风向阳处,便于种薯升温到和室外温度一致,但要避免种薯发芽。因机械播种种薯间摩擦较大,发芽后也会被碰掉,薯芽稍微萌动为最佳状态。在夜间,对种薯要及时苫盖,避免因温差过大引起冻害。在选用脱毒种薯的基础上,还必须对种薯进行精选,才能保证增产。精选的标准是:具有本品种特征、薯块整齐、无病虫害、无冻伤、薯皮光滑、色泽鲜艳的幼嫩薯作种。要淘汰纺锤形、芽眼突出、薯形龟裂等畸形薯块。种薯切块于播前2~3天进行,要切成立块,多带薯肉,每块必保一个芽,尤其利用顶芽优势,切块重量20~30克左右。切薯块前或切到病薯时,切刀一定要消毒后再切。同时应针对当地各种病虫害实际发生的程度,选择相应防治药剂进行拌种处理。为适应机械化作业,防止种薯块间粘结,需用草木灰或滑石粉等拌种。       三、播前整地在马铃薯机械化栽培中,地块尽量选择交通便利、地势平坦的缓坡地,要求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疏松易碎、通透性好、肥力中等以上的壤土或沙壤土,土壤以中性或微酸性为佳。这样的地块便于机械作业、排水和通风。播前要进行机械耕整地作业,一般耕作深度不少于30厘米,必要时进行深松作业,整后地表要平整。土地最好是前一年的夏翻休闲地,其次是秋翻地,最次是春翻地(北方地区一般春旱比较严重,春翻地容易跑墒,造成出苗率低)。选择地块还应避免重茬或前茬种植过油菜、茄子等茄科作物的地块,前茬种植过甜菜等地下块茎作物的地块也尽量避免种植马铃薯。       北方一季作区和中原二季作区提倡前茬秋收后、土壤冻结前做好播前准备,包括深松、灭茬、旋耕、耙地、施基肥等作业,有条件的地区应采用多功能联合作业机具进行作业。大力提倡和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深松作业的深度以打破犁底层为原则,一般为30~40cm;深松作业时间应根据当地降雨时空分布特点选择,以便更多地纳蓄自然降水;建议每隔2~4年进行一次。秸秆还田时,秸秆长度一般不宜超过10cm。当地表紧实或明草较旺时,可利用圆盘耙、旋耕机等机具实施浅耙或浅旋,表土处理不超过8cm。       南方冬作区因稻田地势低洼,土壤粘度大,应采取机械下管和机械筑埂等排灌措施。       西南一二季混作区在播前可进行机械旋耕作业,丘陵山地可采用小型微耕机具作业,平坝地区和缓坡耕地可采用中小型机具作业。对于粘重土壤,可根据需要实施深松作业,提高土壤的通透性。       马铃薯是高产喜肥作物,对肥料反应极其敏感,每生产1吨马铃薯块茎需从土壤中吸收氮5.5公斤、磷2.2公斤、钾10.2公斤,三者吸收比例为1∶0.4∶2,对肥料三要素的需要量以钾最多。施肥应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基肥每亩施3吨为宜,肥料深翻入土,秋翻冬灌,以增强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为马铃薯块茎膨大和根系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