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原创]我国日光温室的几种代表类型(二)

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原创
通过互动交流和服务援助,满足广大农民实用技术需求。
收藏

海城式温室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辽宁省南部地区,在过去传统简易小型日光温室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建成了“海城式”日光温室。这种温室跨度6m,高2.5~2.8m,后墙极矮(0.5m)或没有,但后屋顶长3.5~4.0m,由玉米秆、草泥、灰渣组成良好的保护层,阻止热量外溢,同时降低了后墙造价、缩小了温室容积,较大的进光面角度,使冬季光照利用率显著提高。此类温室不仅室温上升快、贮热多,而且植株受到的直射光照强,光合作用提高,能够在北纬42°地区,不加温或少加温生产出多种蔬菜,在菜价最高时上市供应,获得较好经济效益。这种温室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尚未大范围实施的条件下,在资源、工业不发达的海城县,农民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在不减少粮田的前提下发展起来,为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人们改善生活提供了条件,这也是在当时交通、通信条件不发达的社会背景下,解决北方地区冬季蔬菜供应紧张的重要途径。它的成功是我国温室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开创了节能温室发展的新纪元,令世人瞩目。这类温室主要是利用秋冬季农闲时生产,第二年春季使用完后要拆掉,因此尽管建造简单,却很费工,每亩温室要8亩地的玉米秆覆盖后坡,在以蔬菜生产为主的城市近郊难以采用(缺少木材、秸秆等),同时该温室施工面积大,实际栽培面积小,尤其在春夏太阳升高之后,室内后屋面遮光严重,可利用面积更小,土地利用率仅四成左右。另外温室低矮、内部支柱多,操作性能差,用工多。成为其他地区难以大面积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这种温室是具有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温室类型。编辑:柳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