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原创]低温季节 早防茄子疙瘩果

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原创
通过互动交流和服务援助,满足广大农民实用技术需求。
收藏

每年到了三九、四九时节,种植的长茄就会出现很多疙瘩果。疙瘩主要集中在果实前端,表现为高约0.5~1厘米的指状突起。掰开果实发现,长疙瘩的地方,果皮与果肉间具有较大的空隙。据了解,疙瘩果是果皮的生长速度快于果肉的生长速度导致的,而果肉与果皮生长速度不一致主要受低温和赤霉素用量过影响。低温尤其是夜温过低,是造成长茄疙瘩果的第一因素。深冬时棚温低,尤其是遇到恶劣天气,连续几天白天棚温低于25℃、夜温低于10℃时,根系活性减弱,吸收的营养不能满足果实的正常生长需求,植株抗逆性降低,长茄就容易出现果实长疙瘩的情况。有时候,虽然外界气温很低,但只要光照好,揭开草苫子后,棚内气温升得很快。由于果皮先受热,在上午九点到十点时,果皮与果肉温度相差很大。长期处于这样的状态,果皮生长速度势必超过果肉,就会导致果实长疙瘩。此外,深冬时若赤霉素用量大,常导致点花后果实发育速度很快,对外界的抗逆性变差,也容易出现疙瘩果。要想预防疙瘩果的出现,深冬时菜农应注意棚室保温,尤其是保持夜温不低于10℃,以免造成根系活动性变差。晴天放风时,应逐渐拉大风口,让棚室有一个缓慢升温的过程,以免造成果实温度变化剧烈。深冬时注意调整点花药中赤霉素的用量,浓度不可过高。编辑:史明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