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枯萎病是一种侵染维管束组织的病害,在整个生长期都能发病,以开花、结果期发病最重。发病先从靠近地面的叶片开始,逐渐向上发展。病株叶片发黄,病势发展缓慢时萎蔫不严重,或者中午萎蔫,夜间恢复,反复数日后全株萎蔫枯死。有时一株中只有少数枝蔓萎垂,后逐渐蔓延到全株,有时主蔓枯萎,而在茎基部长出不定根。也有的半株受病,半株健全。到后期,病株茎基部表皮多纵裂,节间出现黄褐色条斑,长出白色或粉红色霉层,这些便是枯萎病的分生孢子座和分生孢子。切开病茎后,可以看到维管束组织变成褐色。枯萎病是一种真菌病害,病菌以菌丝体潜伏在种皮内,还可以菌丝体、菌核和厚垣孢子等形式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当没有寄主植物时,病菌还可在土壤中营多年的腐生生活,存活5~6年之久。病菌从黄瓜根部和茎部的伤口,或者直接从侧根分枝处的裂缝处侵入,然后在维管束组织中发育并扩散蔓延,堵塞导管,影响水份的运输。病菌分泌果胶酶和纤维酶,分解破坏细胞,使导管内积累大量的代谢物质,进一步堵塞导管,引起植株萎蔫。另外病菌还能分泌毒素干扰寄主的代谢系统,使植株中毒死亡。枯萎病在田中的蔓延一是通过带菌的土壤,再一个是通过流水。枯萎病的发生常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一是连作发病重,由于病菌在土壤中不断积累,因此,连作的年限越长发病越严重,而且不易清除。第二是土壤的温度高和湿度大发病重,枯萎病发生的最佳温度是24℃~28℃,当土温在15℃时潜育期15天,而在25~30℃时仅为4~6天。土壤湿度越大,发病越严重,尤其是在饱和湿度下,根系生长受阻,但却有利于病害的发生。第三是土壤的质地,在粘重板结,通透性差的田块,枯萎病发病重。第四是土壤的酸碱度,酸性土壤不利于黄瓜的生长,而有利于病菌的活动,所以PH值为4.5~6.0的土壤,枯萎病发生严重。另外,有线虫发生时,由于线虫为害黄瓜根系,造成伤口,从而有利于病菌的侵入,也加重枯萎病的发生。防治黄瓜枯萎病,首先,与其它蔬菜实行3~4年的轮作,最好与葱蒜类蔬菜轮作。其次是防止幼苗染病。育苗的苗床要采用新土,或者进行苗床消毒。苗床消毒方法是:在播种前2~3周,每平方米床土用福尔马林40毫升加水1~3公斤,浇施于床土上,立即用薄膜覆盖4~5天,然后除去覆盖物,经两星期左右,待药液充分挥发后再播种。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等,每平方米用药8~10克,加土4~5公斤拌匀,先将1/3的药土施于床面上,余下的药土覆在种子上。也可以采用营养钵或塑料套育苗。播种前应进行种子消毒,可使用1%硫酸铜溶液浸种5分钟,洗净后催芽播种,也可用种子重量0.3%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拌种。第三,嫁接防病。利用南瓜对黄瓜枯萎病免疫的特点,选择黑籽南瓜作砧木嫁接黄瓜。嫁接防病尤其在倒茬困难的保护地栽培中非常重要。第四,在田中进行防治。移栽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4公斤,拌入细干土施入定植穴内。当在幼苗期发现少量病苗时,应马上拔除,并喷药保护,防止蔓延。在田间发病初期进行药剂灌根。喷药和灌根使用的药剂有: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苯莱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或10%双效灵水剂200倍液,每株用药100毫升,间隔7~10天一次,连灌3~4次。对枯萎病一定要早防早治,否则效果不明显。编辑:柳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