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原创]梨小食心虫发生监测技术

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原创
通过互动交流和服务援助,满足广大农民实用技术需求。
收藏

针对全球气候变暖、种植业结构调整、果树栽培管理技术改进条件下梨小食心虫发生危害规律变化,进而导致防治难度加大的现实问题,对梨小食心虫越冬基数、成虫消长、落卵量、折梢率和虫果率等测报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梨小食心虫越冬基数调查是在其越冬前,一般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开始,选当地树龄处于盛果期、有代表性的主栽品种果园,梨、桃混栽区各3个园,单一种植区5个园进行调查。每个果园面积不小于5亩,随机取5个点,每点1棵树,在每棵树距地面0.2~0.3m的主干上绑果树专用诱虫带(瓦楞纸制,宽20厘米,棱波幅4.5×8.5毫米),并于12月下旬调查记录诱虫带下的梨小食心虫越冬数量;成虫消长则采用性诱剂诱测法进行,具体是将梨小食心虫性诱芯用18号铁丝悬挂于直径20~25厘米的塑料盆中央,盆内放入含量为0.1%的洗衣粉水,液面高度距离诱芯1厘米。然后,选有代表性、面积不小于5亩的桃园或梨园3块,每园均匀悬挂诱捕器3个(诱捕器之间距离不小于40m),诱捕器悬挂在树冠外围距地面1.5m树荫处。该技术采用统一的梨小食心虫性诱芯和水盆型诱捕器对梨小食心虫成虫发生数量进行监测,方法简便、易行,同时保证了所获数据的一致性。根据梨小食心虫越冬基数、田间成虫消长、果树种植情况及历史资料,结合长期气象预报,可对梨小食心虫发生程度进行预测,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在此基础上,项目组制定完成了农业行业标准“梨小食心虫测报技术规范(NY/T2039~2011)”和“梨小食心虫监测性诱芯应用技术规范(NY/T2733~2015)”,对梨小食心虫监测专用性诱芯制作方法及性诱芯田间应用技术进行了详细规范,解决了目前食心虫监测和诱捕诱芯混用、诱芯制作和监测使用技术不统一等严重制约食心虫测报技术提升的问题。同时,通过研发“桃小食心虫发生期环境驱动预测模型”和“梨小食心虫积温预测模型”软件,建立“基于Web的果树食心虫预测系统”,解决了测报技术推广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此外,项目组还制定了“桃小食心虫监测性诱芯应用技术规范(NY/T2734~2015)”;建立了以累积诱蛾量为基础的食心虫化学防治指标。其中,梨小食心虫卵果率1%和百果卵量1粒为防治指标时,基于性诱剂监测的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指标分别为每天2.27和2.32头/每诱捕器,以卵果率2%和百果卵量2粒为防治指标时,分别为每天2.61和2.58头/每诱捕器。以累积诱蛾量为防治指标,不仅减轻了食心虫防治调查工作强度,也为确定食心虫防治关键时期提供了科学依据。编辑:王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