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原创]棉花棉铃虫

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原创
通过互动交流和服务援助,满足广大农民实用技术需求。
收藏

棉铃虫是蕾铃期的重要害虫,发生严重的年份可造成减产50%以上,甚至绝产。91年以来,棉铃虫连年发生,给棉花生产造成了很大损失。幼虫食害嫩叶,造成缺刻或孔洞;为害棉蕾,造成苞叶张开变黄;为害蕾铃,造成烂龄。一头幼虫通常能为害十多个蕾铃。在黄河流域棉区,棉铃虫每年发生四代,以蛹在土中越冬。越冬代成虫于4月中、下旬发生,第一代幼虫不为害棉花,而是在小麦、豌豆等上生活。当6月上中旬,棉花进入现蕾盛期时,田中开始发生二代棉铃虫幼虫。二代棉铃虫主要为害棉花,这时的卵主要位于嫩头、嫩叶正面。7月中下旬是二代成虫盛发期,第三代的卵产在棉花顶心、边心的嫩叶及嫩蕾苞叶上,7月下旬到8月中旬是三代发生期,幼虫大量钻蛀棉铃,因此是全年为害最严重的一代。由于棉铃虫越冬代羽化不整齐,成虫的产卵期又长,因而第二代和第三代往往交错在一起,分代不明显,给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第四代一般不在棉花上为害,多为害玉米、高粱等。棉铃虫成虫昼伏夜出,晚上交尾产卵,有很强的趋光性,并对半萎蔫的杨树枝有很强的趋性,它们的这些习性,可被我们利用来进行虫情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幼虫共有6龄,不同龄期的幼虫为害习性不同。刚从卵壳中出来的小幼虫取食生长点的嫩叶,第四天就能转移到幼蕾中取食花蕊;3~4的龄幼虫主要为害蕾和花,引起落蕾;5~6龄幼虫为害蕾铃、大蕾及花朵。施用杀虫剂防治棉铃虫的关键是在二龄前施药,此时虫体暴露,虫体又小,抗性较差。防治棉铃虫,应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以及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农业防治措施有:棉田中种植少量玉米等诱集作物,引诱雌蛾在其上产卵,喷药集中杀死诱集植物上的小幼虫;利用成虫的趋光性,设置高压汞灯诱杀成虫,此措施需大面积采用才能见效;结合田间管理摘除着卵量多的嫩头及嫩叶,并带出棉田销毁。要有效的控制棉铃虫的发生与为害,必须准确的掌握它们的发生时期,因此做好预测预报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除利用灯光诱杀外,杨树把诱杀是十分经济和有效的。在各代成虫发生初期,选用70cm长半萎蔫的杨树枝,十枝一把,每亩5把,于傍晚时插到田间。第二天清早,收集潜藏在杨树把上的棉铃虫,清点数目,区分雌雄,检查卵的发育情况。杨树把诱虫不仅可进行预测预报,还可直接消灭成虫。生物防治棉铃虫的措施是:在第一、二代成虫发生盛期,利用赤眼蜂寄生棉铃虫的卵。方法是,田间发现卵后马上放蜂,每亩每次的放蜂量为1.5~2万头,间隔5天,放蜂2~3次;也可在幼虫低龄时使用B.T制剂、棉铃虫病毒等生物农药。化学防治措施是:在棉铃虫卵孵化盛期至二龄盛期,田间使用化学杀虫剂。防治棉铃虫的单剂、混剂很多可因地制宜选择农药品种;可使用:10.8%凯撒乳油、40%丙高氯乳油、44%多虫清乳油等。按照使用说明要求的浓度配成药液。防治棉铃虫的药剂虽然很多,但要注意抗性问题。避免连续、长期使用同一品种,要不同品种轮换使用,防治二代时应特别注意喷到嫩尖嫩叶上,防治三代时应注意喷在边心上。编辑:巨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