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原创]从小作坊到加工厂

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原创
通过互动交流和服务援助,满足广大农民实用技术需求。
收藏

冬日的阳光暖暖地从宽大的窗户照进李明的挂面厂房,李明说,大窗户的设计让夏天的挂面生产成本降低。李明是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西吉尔镇果树园子村村民,50多岁的他已经做了20多年的手工面,李明家世代住在这个村里,到他已经是第六代,做手工挂面的手艺也是代代相传而来。手工挂面厂房近500平方米,2015年4月开工建设、6月投产,42万元的投入对李明来说不是个小数目。一长溜平房隔开分别用作发面、发酵拉条、晾晒和库房。晾晒房屋顶很高,中央摆着两行高大的钢制晾架,两侧墙面齐肩高处开着大窗户,还有一溜小窗与人的小腿齐平。李明说,厂房是根据自己多年经验积累设计而成,利于通风:夏季把大窗打开,热风从纱窗吹入,8小时就能把挂面晾干;冬季通风靠10台暖风机则要花15个小时。从头参观到尾,笔者发现这里的“设备”就是几台暖风机、晾晒架和一些木头架子,手工挂面生产仍然遵循着传统的方法。早晨7时面粉被手工揉成面团,经过两个小时发酵拉成手腕粗细的大条。早晨11时30分,工人们两两一组,把大条拉成大拇指粗细成“8”字形绕到两根木棍上,再垂挂在发酵柜上。绕好的细条被蒙上一层塑料发酵,每过一会儿就有人揭开塑料拉着悬空的木条往下扽,直到能拽成细面才能分条、上架。李明告诉记者,早晨7时发面,经过拉条、绕条、分条上架这些步骤,整个工序要到下午3时才能完成。正常情况下,厂里每天要做两茬挂面,用去200公斤面粉。1998年开始做挂面,10年前借附近酒厂的运货车将挂面销往奇台县,2012年李明的作坊拿到“QS”标志,2013年成立食品公司……“现在我在乌鲁木齐和奇台有销售渠道,昌吉、克拉玛依也有人订货,销路不成问题!”李明说,虽然手工挂面一直比机器挂面每公斤贵两三元钱,但很受欢迎。他一直想扩大生产规模,达到每天500公斤。“得多招点人了。”李明说道。厂房旁边另有一间新盖的房子,李明打算用来做石磨坊。拨开磨坊门口一个雪堆,直径近两米的石磨静静躺着。木垒当地的红星面粉所用的小麦采用有机方式种植,交给粮站和普通小麦价格一样。李明打算开春安电机带动石磨,收购本地小麦加工石磨面粉,然后用这种有机小麦粉加工挂面。2015年10月,李明和儿子就把手工挂面申报了有机食品认证。前几天在乌鲁木齐参加新疆首届互联网+有机农业高峰论坛暨特色农产品对接会,他就打算把自己的手工挂面推到双赢农副产品国际博览中心的新疆有机食品里去,来取得今后更大的发展。编辑:仝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