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原创]生态理念让莱阳“楼上养猪”

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原创
通过互动交流和服务援助,满足广大农民实用技术需求。
收藏

营宿于草木葱茏的山麓,呼吸着林间清新的空气,享用着中药配方订制的饮食,起居在宽敞明亮的楼房……在位于烟台莱阳市龙大工业园西侧的一家生猪养殖繁育基地里,生活着一群幸福悠哉的“猪先生”。环境优越的养殖场并不鲜见,然而让猪“上楼”却是猪倌李长训的一个创举。楼房养猪优势几何沿着坡度舒缓的山道拾级而上,灌木丛生的山丘风景怡人,峰回路转,一座三层钢混结构的小楼映入记者的眼帘。时近当午,楼房入口处高大的升降装备运作正忙。如果不走近观察,谁都难以预想,这座建筑面积1700余平的三层小楼居然是一座现代化的“猪楼”,而那座繁忙的升降设备输送的正是“猪先生”们的午餐。作为猪楼的配套设施,李长训戏称这套设备为“电梯”。“楼房比普通圈舍通风效果好,空气流动性强,这样一来,楼房里的病菌就减少了,猪群的抗性自然也随之增强”。谈及楼上养猪的优越性,李长训可谓如数家珍:“别看猪楼不高,楼层结构可谓大有门道:一楼是保育室,对温度要求不高,依靠猪群自身的体温就能满足需要;三楼是怀孕母猪室,要求保持低温,故而楼层海拔最高;对温度要求最严苛的二楼是产房,为了能较好地吸收上下楼层的热传递,特意被安排在中间位置,不仅如此,里面还配有先进的保温箱”。“最明显的效益当然是节约土地”,李长训告诉记者,按他目前年出栏4000头猪的养殖规模,如果在平地上建养猪场,包括污水处理设备,至少得占用30亩土地。如今将小猪送进楼房,同等养殖规模仅占用5亩荒山林地。按照他的理解,“流转土地搞养殖成本太高,不如给单位面积要效益”。据介绍,这栋三层高的猪楼,仅需一座升降电梯就实现了楼层之间的有机衔接。除了输送日常所需的猪饲料,电梯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输送猪群转圈。李长训说,猪在不同日龄阶段,需要转圈分流,此时“饲养员只需要驱赶小猪坐上电梯,就能在楼层间自由往返,既安全省力,又节省了人工费用”。变废为宝的排泄物众所周知,环境污染是养殖业所要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有关统计表明,一家千头猪场日排粪尿污水可达10~15吨,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必然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卫生安全隐患。然而在这里,通过李长训的不断摸索,生态养殖模式雏形初现,环境污染问题不但有效避免,猪群的排泄物还得以变废为宝。记者在猪楼里看到,猪的排泄物经过漏缝地板设备自然排泄到室内的槽道里,经水流冲刷后流淌到楼房外的水泥槽,再随山丘的坡度,最终汇集到沼化池进行沼化处理。目前,养殖场新扩建的600余立方的沼化池完全按照现代化标准建设,猪粪便通过发酵处理后制作成有机肥,发酵产生的沼气可以满足日常照明和煮饭、炒菜之用。按照这套生态养殖模式,猪粪也能赚大钱。李长训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圈舍每天能产生40方沼液,按每方10块钱计算,这栋200余平的三层小楼,每年仅沼液一项,便可创造利润20万元,仅这项收入就能占到养殖场年度总效益的近十分之一”。效益有了,口碑也纷至沓来。李长训说,如今他家的“有机肥”深受周边种植户的青睐,每年都供不应求,这主要得益于有机肥的生态效应,“施用了这种肥料的梨树,结出来的果子又回归了莱阳梨传统的香味。即便是普通蔬菜,口味也更佳”。协会抱团闯荡市场十几年的养猪生涯,让李长训深谙养殖市场单打独斗的艰辛。2014年12月28日,由他任理事长的莱阳市良种猪繁育养殖协会正式成立并开始运行,这是莱阳市目前唯一一个生猪养殖类的市级协会组织。李长训说:“办这个协会的目的就是要把全市的养猪户聚集起来,探讨养猪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总结交流养殖经验,提高养殖水平,降低养殖成本,抵御养殖风险。”而对于自创的“楼上养猪”经验模式,他直言:“同行不是冤家,有了好技术大家一起分享,我愿意将这套管理模式传播出去”。如今,莱阳市良种猪繁育养殖协会已有会员近三百人,在李长训的组织下,借助协会作为“山东数字科普工程”服务站点的优势,定期召开会员养殖经验交流和培训会。“下一步,协会将在保证生物安全的基础上,抱团发展,集中力量,销售协会自己养的猪肉,打造属于协会自己的品牌”,李长训信心满满地说。编辑:仝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