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原创]南美白对虾生物絮凝养殖

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原创
通过互动交流和服务援助,满足广大农民实用技术需求。
收藏

生态养殖技术—生物絮凝技术已率先在美国、印尼、伯利兹等国的南美白对虾养殖中推广应用,单茬平均每亩产量可达1000~1500公斤。现将其关键技术介绍如下:虾池内絮凝体的形成过程。絮凝体由细菌、浮游动植物、细胞碎屑、有机纤维颗粒、无机颗粒、生物高聚物等组成。虾池内絮凝体的形成伴随着从光能自养到异养的转变过程,其技术路线可概括为:虾池肥水培养饵料生物→室内絮凝体小规模扩种→虾池内施用絮凝体种液→絮凝体逐渐形成并占优势→阻挡光线→间接抑制浮游藻类过快生长(预防养殖后期浮游藻类繁殖过盛)→絮凝体的保持与稳定。设施要求  池塘呈正方形或长方形,为混凝土结构或土池铺设高密度聚乙烯地膜, 面积以6670平方米以下养殖效果较佳。进水口位于池塘一角,池深1.5~2米,池底部为锅底形,池中央设排污口。形成絮凝体的细菌是异养菌,其繁殖需消耗大量溶解氧,因而在养殖全程均需开动增氧机,平均每亩配备增氧机的功率在1.5千瓦以上。增氧机宜选叶轮式,使絮凝体在虾池内保持流动、悬浮状态。增氧机布设在虾池四角及池边,四周流速较中间的流速大,絮凝体易在虾池中间集中、沉积,若根据虾池大小,在虾池的中间位置增设1~2台增氧机,其效果更佳。絮凝体小规模扩种  在室内用大塑料桶完成扩种过程,在塑料桶内加入池水,并加入1%的对虾饲料、1%的枯草芽孢杆菌或蜡样芽胞杆菌。芽胞杆菌的用量以虾池面积计,每亩用芽胞杆菌250克,同时以此反推絮凝体扩种体积。持续充气、搅动24~48小时。芽孢杆菌在繁殖过程会分泌絮凝剂,并形成絮凝体。显微镜下检察絮凝体,絮凝体粒径以100~200微米为佳。养殖池施用絮凝体种液  将室内扩种的絮凝体种液施用于虾池中,连续施用30天,30天后减半施用。同时,添加有机碳源是生物絮凝体形成与保持的重要工艺技术之一。有机碳源可选择葡萄糖、蔗糖、糖浆、醋酸盐、淀粉等。有机碳源的添加量根据所选有机碳源(因不同有机碳源的含碳量不同) 与对虾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进行调整,使得碳氮比达到10。因形成絮凝体的细菌在养分供应过剩时会建立细胞储备,以供营养不足期间的使用,有机碳源既可少量连续添加,也可大量定期添加。苗种放养  应选择无特定病原(SPF) 的南美白对虾苗种,虾苗放养密度可提高到每亩10~15万尾。排污与换水  底污主要由残饵与对虾粪便组成,其沉积速度远快于絮凝体,在苗种放养15~20天后开始排污,每天排污1 次。排污前,开动四周增氧机,关闭中间增氧机,因四周流速较中间的大,底污则集中在中央排污口,便于彻底排出池外。养殖全程基本不换水,仅补充因排污与蒸发而流失的水分。实践证明,沸石粉或白云石粉也有利于絮凝体的形成,可每隔10~15天施用1次,每次每亩10公斤。编辑:马宇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