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水稻抗灾增产增效栽培管理技术

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原创
通过互动交流和服务援助,满足广大农民实用技术需求。
收藏

水稻属高温短日照作物,其生长发育受气象条件影响非常大。近几年气象条件变化大,且水稻生产正逐步走向市场经济,如何使水稻提质增效、稳产、高产是当前水稻生产的主要任务。为此,在总结多年来生产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几点抗灾、增产、增效技术。一、立足优质、稳产定品种二、抢前抓早育壮苗近几年春季回暖逐渐提早,且插秧期也明显较过去提早10天左右,从而造成大多数苗龄在30天内,插后返青慢,成活率低。为此,要求水稻育苗也应提早进行,尽量掌握在4月中、上旬。由于早期地温低,根系发育不好,后期易发生青立枯病,因此要求在生产中选用龙祺牌生物有机壮秧剂,同时加入清枯灵或立枯净等低成本杀菌剂,也可在稻苗一叶一心期喷清枯灵或立枯净。苗床播量推荐每盘0.17~0.2斤芽籽。见绿小通风,使床内温度控制在2.5叶前25~28℃,2.5叶到插秧20~25℃。三、实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任何病虫害如果发生,即使治疗好也会对水稻产量造成一些影响,其所需要使用的药剂价值也较高。且有些病虫一旦发生,很难防治,如水稻恶苗病、水稻穗颈瘟、水稻青立枯病等。因此,要求农户对于病虫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特别是水稻穗颈瘟,今后应在水稻抽穗前至灌浆期,每隔7天喷一次三环唑进行预防,要求最少在三次以上,同时在农艺措施上要求稀植、控肥、除净池埂杂草。四、浅灌、深护搞好节水灌在水稻分蘖期采用“浅、湿、干”灌溉方法以利于促进分蘖。寸水入池为“浅”,自然渗透和蒸发,达到花达水为“湿”,池面不见水,但池内脚窝中有水为“干”;在水稻插秧返青期至化学除草时期灌苗高1/3的水护苗和确保5~7天的保水期进行化学除草;在7月中旬,如遇17℃以下低温灌3寸以上深水护胎;抽穗至灌浆期改靠自然降水为人工灌水,以水调节作物生长条件及确保籽粒充分成熟。五、减“氮”增“钾”平“磷”进行平衡施肥目前所栽培的水稻品种分蘖能力较强,穗型偏大,抗倒伏及抗病能力差,且近几年气温变化大,后期气温偏低,为确保水稻生产能够达到稳产、优质,同过去常规施肥比要减“氮”增“钾”平“磷”。氮肥要做到宁早勿晚,宁少勿多。可施可不施则不施的原则,并尽量减少尿素的施入量,适当选用速效的硫铵做为替代。底肥尽量选用水稻测土配方专用肥或生物有机肥,在始穗期适当追施一定量的钾肥。六、促熟、创优质由于目前栽培的多大穗型水稻品种,其籽粒成熟度不一致,将严重影响水稻的品质和产量,如遇延迟性冷害还将造成严重减产。为此,要求在水稻抽穗至灌浆期除净池埂杂草以利于通风透光,同时进行根外追肥,以确保籽粒的饱满度和米质的提高。推荐选用“磷酸二氢钾”“太阳花”“云大120”等叶面肥。另外,为生产特殊营养米,可进行喷施富硒或富锌肥,因其除含有硒或锌外,还含有大量的磷酸二氢钾和多种微量元素,在形成营养米的同时米质和籽粒的饱满度也都相应得到提高。总体看,只要把各项综合抗灾措施充分掌握好,在今后农业生产上一定会取得可喜的收成。编辑:王大伟审核专家:山西省农业厅农技推广研究员 石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