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位于亚欧大陆腹地,东经86°37′33″~88°58′24″,北纬42°45′32″~44°08′00″。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东、南、西三面环山,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北面为冲击平原。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春秋两季较短,冬夏两季较长,昼夜温差大。乌鲁木齐市的发展要立足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为此,乌鲁木齐市在城市发展建设中,坚持生态优先、科学规划。近几年,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荣获多项荣誉称号。2013年,乌鲁木齐市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2014年,乌鲁木齐市获得“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称号。2015年2月,乌鲁木齐市成功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进入二十一世纪,城市化为我们的城市带来了极大的变化,推动了经济发展,但是同时也带来许多生态环境问题。例如:环境问题、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等。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不变的主题,人类为此已奋斗上千年,但是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可持续发展、以保护求发展才是正确的发展道路。针对发展中所遇到的生态问题,世界各国先后提出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口号。由于目前我国的城市状况与真正的生态城市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直接实现生态城市这一目标的客观条件还不完全具备。因此,国家建设部根据我国国情提出了生态园林城市这一口号作为实现生态城市的阶段性目标。乌鲁木齐市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纳入《乌鲁木齐市2014~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提出“要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少的废物排放,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通过实施减排及工业企业整治、能源结构调整、饮用水源保护、机动车尾气治理,使乌鲁木齐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十二五”期间,乌鲁木齐市投入454亿元实施“煤改气”工程等一系列措施,减排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23.9万t。2014年乌鲁木齐市空气优良天数310d,优良率达到85%,一举扭转了原来空气质量在全国重点监测城市中排名靠后的局面。环保公众满意率由2011年的74.28%上升到2014年的85.75%,连续4年持续上升。2010年~2013年,乌鲁木齐市新增绿地15593公顷。截止2013年底,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4.7%,绿化覆盖率达到37.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05平方米。公园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服务功能明显增加,道路景观提升改造“草改灌”成效显著,道路绿地景观层次明显,色彩亮度大幅度增加。“小游园、小水面、小绿道”建设,使绿地服务半径分布渐趋合理,服务功能逐渐完善。编辑:马宇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