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香菇立袋免割膜夏季栽培模式在经过三年的试验、示范生产,取得了良好的栽培效果,可以肯定的说,香菇立袋免割膜夏季栽培模式在北方成功落户。但目前存在四个不均衡问题:出菇与不出菇的不均衡、出菇多与出菇少的不均衡、产量高与产量低的不均衡、效益高与效益低的不均衡,出菇多者每袋一潮菇产量达到200g,产量低的只有50g,更有不出菇现象发生;效益高的一潮菇每袋卖到3.8元,少的只有0.1~0.2元,差别较大。经分析总结认为原因如下:一是菌袋有效积温的问题,有效积温不够或是下地时机不对;二是管理的技术问题。2、管理要点研究2.1 出菇较少及没出菇菌袋的管理因菌袋有效积温不够而开袋后迟迟不出菇或出菇较少的菌袋,因多次震动、拉温差等刺激,菌袋已经较为适应此种环境,故此常规的方法较难令其出菇,要想其出菇就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确定有效积温要够;2、距上次震动催菇的时间必须在20天以上;3、菌袋内部的含水量应降到菌袋原始重量的75%左右;4、设施条件能满足出菇的要求,即在催菇阶段菌袋的最高温度应在28℃以下,能够达到8~10℃的温差。在出菇管理时,建议最好是分段进行管理,第一阶段为催菇阶段;第二阶段为长菇和采收阶段,第三阶段为养菌阶段;具体的管理如下:2.1.1 催菇阶段:首先要具备出菇条件,然后视菌袋的含水量的大小决定是振袋出菇还是注水出菇,一般情况下菌袋(18×60cm)的重量在1.9kg~2.25kg时,就要振袋出菇;低于1.9kg而高于1.9kg的菌袋就要先震动,待见到菇蕾时再注水;低于1.4kg就要注水出菇了。2.1.2 振动催菇管理:菌袋温度在28℃以下时进行菌袋的振动,白天适当封棚,夜间敞棚,并结合中午、晚上喷水拉大昼夜温差,提高空气湿度,从而达到出菇的目的。在此阶段菌袋温度控制在28℃以下,昼夜温差达到8~10℃,湿度掌握在85%~95%,如此管理4~8天一般菇蕾会整齐的形成。2.1.3 长菇期和采收管理:当菌袋菇蕾数量达到60%~70%左右时就需要停止催菇管理,进入长菇期管理,白天要适当的敞棚通风,夜间就要将菇棚封上,不给菌袋温差刺激,目的是不让菌袋继续形成菇蕾,成潮的出菇,利于管理。此阶段的温度尽量控制温度在28℃以下,温度低,菇质好,温度高,菇质差;菇棚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采收以刚拉膜或似拉膜时采收,或根据市场需求灵活掌握采收时间。2.1.4 养菌阶段的管理:菌袋出过一潮菇后,变得又轻又软,必须要进行养菌管理,夜间少通风,白天多通风;此时温度要求在22~28℃,且尽量恒定;空气相对湿度在70%左右,可2~4天喷一次小水,以保持空气湿度;待菌袋变硬,菌丝恢复即可注水进行下潮菇的催菇管理。2.2 顺利出过一潮菇菌袋的管理在正常进行养菌管理的条件下,根据上潮菇的出菇数量确定养菌时间,最少不得少于20天,最好能够达到一个月;再一个关键点在于注水量的多少,同样也要根据上潮菇的出菇数量确定,出菇多的菌袋就要少注,出菇少的可适当多注,一般的注水量不得超过原始重量的65%~75%,随着出菇潮次的增多,干物质消耗的增多,注水量呈递减模式;如每袋(18×60cm)原始重量为3kg,第一潮菇平均产量为200g,注水后的重量应在1.95~2.25kg范围之内。3、高温季节出菇管理要点从第一潮菇出菇情况看,采用“灵仙一号”、“808”、“168”等品种,以上架出菇模式与立袋模式相比较,在效益方面有一定的差距,其主要原因还是上层温度偏高,菇质较差而影响效益,建议储备好降温措施,尽量控制温度在合理范围之内,保证出好质量的菇,体现出高效;否则建议在高温季节应该进行休菌,到温度适宜时再行出菇。立袋香菇也一样,尤其是出过二潮菇的菌袋,菌丝生命力下降,抗高温能力较差,如果设施条件跟不上去,温度控制不下来,建议大家也进行休菌,这样有效保护菌袋,待温度适宜时再出菇,以创造更高的效益。编辑:巨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