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栓皮病在世界葡萄产区分布较广,近年来我国一些葡萄园也发现此病害。葡萄栓皮病是由一种潜隐性病毒侵染而引起。在大多数欧洲葡萄品种和美洲种砧木上表现潜隐,嫁接在山葡萄、贝达葡萄砧木上,症状明显。带病毒的嫁接苗,最初几年生长结果正常,但随着树龄生加,接穗膨大,表皮粗糙而纵裂,嫁接苗木接口上下木质部出现不规则的沟槽和凹凸病状。树势逐年衰弱,生长阻滞,几年之后接穗部死亡。病株表现发芽晚,新梢长势细弱。初夏前后,叶片上逐渐变黄,红色品种叶片由黄色变成紫红色,黄白色品种叶片由黄色变为黄褐色,叶缘向背面反卷,与卷叶病相似,主要区别是栓皮病整个叶片变色。晚秋时病株叶片不能正常落叶,挂在树上。浆果成熟期推迟,产量与品质明显下降。【病原】 葡萄栓皮病病原病毒种类尚不清楚。据报道,从表现典型症状的葡萄体内,检查到两种丝状颗粒体:一种1300纳米×8纳米,无一定螺旋结构;另一种700纳米×10纳米,有螺旋结构。但在卷叶病、茎痘病株中也见到后一种粒体。因而可能是卷叶病和茎痘病协生的一种复合病害。关于栓皮病的病原还有待进一步鉴定。【发生规律】 主要通过无性繁殖材料如葡萄插条、接穗嫁接等容易传播。自然传播的媒介尚不清楚。不同品种的症状表现不尽相同,多数品种表现不典型。常用作植物检验的品种为LN33和品丽珠。LN33很易感染,表现症状严重而典型,容易识别。【防治方法】 建立无病毒母本园。选用无病母株剪取插条、接穗进行苗木繁殖。必要时进行处理。在38℃、适当光照条件下,处理98天或更长时间,取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姜堰测无毒后,再扩大繁殖。编辑:巨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