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主要由政府承担投资、建设和管理,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其管理水平往往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原因一方面是政府对保护区的支出有限,另一方面是缺乏行业竞争,导致管理效率低下。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必须紧跟社会经济的变革做出改变。治理现状1.硬件投入方面2010-2015年,广东省财政累计安排自然保护区建设专项资金1.33亿元,其中林业自然保护区1.07亿元。随着资金的持续投入,广东省自然保护区的办公设施和设备等硬件条件进一步改善,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中,8个自然保护区建设了数字化监测与管护平台,半数以上开展了以宣教中心和生态教育径(园)为主要内容的科普宣教体系建设。广东省初步构建了以省自然保护区监测中心平台为核心、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支点的信息化体系主干网络,建立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视频监测、资源管护、信息管理多功能为一体的平台系统,使之成为自然保护区信息化应用的载体,初步实现了自然保护区统一监管、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等预期目标。2.制度管理方面“十二五”期间,广东省林业厅制定印发了《广东省自然保护区数据库建设规范》、《自然保护区管理基础数据采集规范》,编制了《广东自然保护区数据采集标准》,按点、线、面不同空间尺度对88项基础数据因子制定了采集标准,并完成了第一轮收集、整理、入库工作。2015年,广东省林业厅以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为契机,组织制定了《广东省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出台了《广东省林业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评价办法(试行)》、《广东省林业自然保护区建设专项资金项目验收办法(试行)》和《广东省林业自然保护区科普宣教系统建设导则(试行)》。利用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对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建设活动进行核查,利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开展生态监测,启动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资源数据库建设,利用新技术提升自然资源的管护水平。3.人才队伍方面“十二五”期间,通过公开招聘,全省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共录用工作人员63名。截至目前,全省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实有在编人员556名,其中管理人员309名、专业技术人员166名,具有博士学历2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27人,占总人数的5.2%;本科以上学历248人,占44.6%;大专以上学历210人,占33.8%。专业技术人员比例逐年加大,自然保护区管护队伍素质不断提升。4.监测、科研方面在生态监测方面,象头山自然保护区以无人机作为空中平台,以机载遥感设备对山地、森林植被和湿地生态开展了监测,南岭自然保护区利用红外摄像技术对野生动物开展了监测,并拍摄到赤鹿、野猪、豹猫等多种野生动物。在科研成果方面,历时近4年野外调查的“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综合调查研究”项目,共采集植物标本8 000多号,其中经鉴定共发现了7个新种,发表了16篇论文,出版了《南岭植物物种多样性编目》《南岭珍稀植物》《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与植被》3部专著,收录了自然保护区内高等植物3 760种,其中有783种为该区的新增种类。编辑:马宇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