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原创]雏鸡管理的关键技术(一)

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原创
通过互动交流和服务援助,满足广大农民实用技术需求。
收藏

1.温度温度是育雏成败的关键。饲养人员要经常进行检查和观察鸡群,注意温度是否适宜,特别是后半夜自然气温最低的时刻,也是值班人员容易疲劳的时候,稍有疏忽,温度下降,雏鸡马上会形成自然扎堆,这时容易造成受凉感冒、拉稀糊腔、甚至踩伤或窒息死亡,所以,在进雏前24小时把舍温提高到32℃~35℃,以后逐渐降温,每周降3℃,三周龄时降到21℃左右。育雏开始2~3周最为重要,要看鸡施温,及时调整,温度计悬挂在鸡群中央,离地5cm。2.湿度一般要求适宜的相对湿度为0~2周龄65%~70%,3~6周龄55%~60%。因为育雏前期,雏鸡体内含水量高达75%,如果环境温度偏低而雏鸡又没有及时饮水,很可能导致雏鸡脱水;育雏后期,随着日龄的增加,雏鸡体重增大,呼吸量加大,排粪量增多,舍内又极易潮湿,所以在保温的前提下适当通风,使适度稍微降低。3.通风换气雏鸡体虽小,但生长发育迅速,代谢旺盛,单位体重排出的二氧化碳量比其它家畜高2倍,舍内空气极易污浊,从而对雏鸡的健康造成影响。因此,要进行必要的通风换气。通风可缓解炎热季节高温造成的热应激。但在非炎热季节,开窗前提高舍温1℃~2℃,避免冷风直接吹拂,每次通风时间以0.5~1小时为宜。自然通风时门窗的开启可从小到大最后呈半开状态,开窗顺序为:南上窗→北上窗→南下窗→北下窗→南北上下窗。4.适宜的光照第1周强光照20~30勒,22~24小时/日;2~8周以鸡能看见觅食为宜,10~12小时/日;9~18周仍避免强光照,8~9小时/日。光照调整应视天气、气温、性别、品种而定。5.密度密度与雏鸡的生长发育、健康等密切相关。密度过大,鸡群拥挤,采食不均,从而使整个鸡群发育不整齐,易感染疾病和发生恶癖,死亡率增加。平养时1~3周20~30只/m²,4~6周10~15只/m²;宠养时1~3周50~60只/m²,4~6周20~30只/m²。密度调整视季节、气温、体质强弱等可增减3~5只/m²。编辑:孙苑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