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原创]提高马铃薯产量质量的技术措施

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原创
通过互动交流和服务援助,满足广大农民实用技术需求。
收藏

选用优良品种首先,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品种的特性特征、市场需要、生产用途和产业发展的需要选择相应的品种进行种植。结合当地马铃薯病害发生情况及病害流行特点,选择抗病性强、市场效率潜力大的品种。其次,应按照农业产业结构的要求,优化品种特性,同时考虑到当地的农事特点,前后茬作物收获时期,做到早、中、晚品合理搭配。再次,选择质量达标的马铃薯种薯。一定要选用脱毒种薯。最好选用一级脱毒种薯。选择具有本品种特征、无混杂品种现象、没有机械创伤、具备种薯要求的大小规格、外观良好、水分含量适中的薯块,一般种薯大小应为40-150g之间,切块不低于25g。普及和推广脱毒种薯脱毒种薯解决了马铃薯种植的病害感染问题,防止品中退化,增强品种抗逆性,促进根系发达,叶面积增大,光合作用增强的作用,是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有效手段。农技推广部门加大脱毒种薯种植技术的宣传力度,正确引导种植农户选购脱毒种薯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作用,集中到脱毒种薯生产单位和生产基地统一购种,解决以次充好,以商品薯冒充脱毒种薯的问题。根据脱毒马铃薯种薯生产气候条件,可在海拔1500米以上区域建立脱毒马铃薯种薯繁殖生产基地,以满足马铃薯生产用种需求。掌握正确的引种方法引种方法简单易行,见效快,是弥补当地品种单一,加快品种更新换代的有效手段,也是把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的有效办法。但要克服盲目引种问题,否则一旦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供种者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引种要遵循以下原则:1、掌握气候相似的原则主要看两地生长季节气候条件是否接近,只有引种地的气候与原产地的气候相似,引种才易成功。2、满足光和温度的要求马铃薯是喜光并对光敏感的作物,由长日照地方引到短日照地方往往不开花,但对地下块茎的生长影响不大。而短日照品种引到长日照地方后有时则只开花不结薯。特别是北方向南方引种,一定要引早熟品种。而由南方向北方引种,早熟或晚熟品种均可。3、掌握由高到低的原则由高海拔向低海拔、高纬度向低纬度引种容易成功,主要是高海拔、高纬度的地方病毒病感染轻,种性退化就轻,有利于达到丰产优质的目的。4、按照试验、示范、推广的程序引种5、严格植物检疫程序引种和调种要有植物检疫部门开据的病虫检疫证书,防止引进危险病虫杂草,危害当地生产。科学的种薯处理在播种前将精选的种薯置于15-20℃散光下晒种催芽,并每隔七八天翻动一次,以保证出芽均匀。切块应不低于25g,30g以下的种薯可整薯播种,50-100g的种薯从薯顶到薯尾纵深切成2-4块,确保每块种薯有一个顶芽。在切块时如发现病薯要及时去除,并用5%高锰酸钾溶液侵泡切刀1-2分钟进行消毒。将切好的薯块放在通风阴凉的地方摊开,待切口愈合后即可播种;也可用草木灰或干细土加入多菌灵、甲霜灵錳锌等药剂拌种后播种。规范的栽培技术1、适期播种对于地膜覆盖种植的马铃薯,播种时间在12月中下旬为宜,露地春播在2月上中旬。2、合理密植提倡起垄栽培,宽窄行种植,宽行行距65-70cm,窄行行距30-35cm,株距25-28cm,亩种植4800-5300株,亩播种量120-150kg。3、轮作倒茬,避免连作由于马铃薯是茄科作物,不但马铃薯不宜连作,还不能与其它茄科作物连作,如茄子、辣椒、西红柿等,以避免土传病害的传染,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4、科学配比施肥马铃薯是喜钾作物,对氮、磷、钾的需求是5:2:9。试验表明,一般亩产3000kg鲜薯的田块,需亩施有机肥3000-4000kg,尿素10kg,磷酸二胺12.5kg,硫酸钾15kg。底肥一次施足,特别地膜覆盖的马铃薯一般不追肥。在现蕾即薯块膨大期结合长势情况,可进行叶面喷肥(磷酸二氢钾)。同时,在这个时期可进行人工打蕾,可用多效挫喷施叶面,人为抑制地上部分生长,促进地下块茎的膨大。病虫防治1、病害的防治马铃薯的主要病害有晚疫病、病毒病、环腐病、疮痂病。①晚疫病属真菌性病害,当发现晚疫病中心病株时应立即拔除。化学药剂防治可用克露72%霜脲錳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和64%杀毒矾400倍液进行防治,每隔7天喷一次,连续防治3-5次。②环腐病、疮痂病属细菌性病害,主要是在切块时病菌通过切刀带菌传染,也有土壤带菌通过皮孔或伤口侵入感染。防治方法:剔除带病种薯,此外用50mg/kg硫酸铜液侵泡种薯10分钟有较好效果。与葫芦科、豆科、百合科蔬菜进行5年以上轮作,均可有效进行防治。③病毒病属病毒性病害,宜喷洒病毒A进行防治。2虫害的防治马铃薯的虫害主要有蛴螬、蟋蟀、蚜虫。防治蛴螬可亩用50%辛硫磷200 g加湿土40 kg拌匀,随播种撒入穴中。蟋蟀等中后期危害茎叶为主,可喷洒杀虫剂或制作毒饵诱杀。蚜虫用40%的氧化乐果800倍液或用50%的抗蚜感1000倍液喷洒。编辑:王春晨审核专家:山西省农科院推广处研究员 马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