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早疫病也称轮纹病,是马铃薯生产上最常见的真菌病害之一,一般可减产10%左右,发生严重的地块可减产30%以上,严重时全株枯死。近年来在我国河北、内蒙古、黑龙江、甘肃和山东等省份发生与危害呈上升趋势,干燥高温条件下该病发生严重,特别在干旱地区或贫瘠地块因早疫病造成的损失要高于晚疫病。早疫病发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远没有晚疫病那么密切;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也不像晚疫病那么苛刻,较高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该病的发生。所以,凡栽培马铃薯区域,一般都有早疫病的发生与危害。通常温度15℃以上,相对湿度高于80%即开始发病,25℃以上时只需短期阴雨或重露,病害就会迅速蔓延。因此7~8月雨季温、湿度合适时易发病。在湿润和干燥交替的气候条件下,该病害发展最迅速。温度对块茎发病的影响较大,贮藏在4~7℃条件下,早疫病扩展缓慢,而13~16℃最适合于块茎早疫病的发展。防治策略是在利用抗病品种和加强农业措施的基础上,后期以化学防控为主导。应选用抗病品种,同时加强栽培管理。收获后清除田块的病残体,以减少下一年的初侵染源。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轮作倒茬,重病地最好与豆科、禾本科作物轮作2年以上。选择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的田块,增施有机肥,以提高马铃薯的抗病能力。加强栽培管理,花期后适量增加氮肥,延缓叶片衰老,从而有利于提高植株的抗病性。化学药剂防治上,一般在马铃薯盛花期后,田间下部叶片早疫病的病斑率达到5%时,进行早疫病的初次用药,以后每隔7~10天喷施一次,直至收获。目前,防控早疫病有效化学药剂包括嘧菌酯、代森锰锌、苯醚甲环唑和烯肟菌胺•戊唑醇等,其中嘧菌酯防控效果最好。为了使药液能均匀喷施到叶片的正反两面,喷药时需不断改变喷头朝向,以保证施药效果。在块茎发生早疫病较严重的地方,马铃薯收获后,用代森锰锌药液喷施于块茎,可有效防止贮藏期块茎腐烂。编辑:巨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