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密植核桃园树形培养及修剪

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原创
通过互动交流和服务援助,满足广大农民实用技术需求。
收藏

核桃树密植栽培是近年核桃建园多采用的一种栽培模式。密植核桃园适宜培养什么树形,如何尽快培养好良好的树形结构,是新发展户比较关心的话题。现将密植核桃园的树形培养及常用的修剪手法介绍如下:一、密植核桃园的树形结构采用密植栽培模式的核桃园主要采用单层高位开心形。其树体结构为:主干高0.6米,基部3~4个主枝邻接排列,向上每隔20~30厘米一个主枝,螺旋式插空排列在中心干上,全树6~8个主枝,每主枝8~10个枝组。从最后一个主枝上方落头开心,中心干高1.5~1.8米。主枝基角75度,长度2米左右。树高2.5米左右。二、密植核桃园的树形培养第一年:苗木定植后,从离地面60厘米处开始见芽就刻,最上部10厘米不刻。8月中下旬,选择在树冠周围均匀分布的生长良好、健壮的新梢做主枝,拉枝开角至75度左右,除中心干延长枝外,其它枝全拉,当年可培养出主枝2~3个。冬季主枝不剪,所有枝条涂聚乙烯醇。至12月下旬最冷时将中心干延长枝剪留80~90厘米。第二年:春天萌芽前,从距主枝基部20~30厘米开始,每隔20~30厘米刻一个芽,主枝前端1/3左右不用刻。对于背上萌发的新梢,长度达到30~40厘米时留10~15厘米摘心,以促发短枝,培养结果枝组,第二年可结果。两侧的新梢生长中庸的不摘心,过旺的进行摘心。每主枝上培养成8~10个枝组。8月中下旬,将上部主枝拉枝开角至75度左右,主枝数达到4~5个。至12月下旬最冷时将中心干延长枝再剪留70~80厘米,由下至上每间隔20~30厘米插空刻1个芽。 第三年:春天萌芽前,继续对主枝刻芽,培养枝组。背上萌发的新梢,长度达到30~40厘米时留10~15厘米摘心。8月中下旬,将上部主枝拉枝开角至75度左右,主枝达到6~8个,至此树形基本成型。中心干延长枝缓放,促发短枝,成花结果。三、生产上采用的修剪手法1.短截。在一年生枝条上进行剪截,剪去一年生枝条的一部分。短截常用于中心干和主枝的培养、预备枝的修剪等。短截时剪口距下面芽子2~3厘米,防止芽子被抽死。短截修剪主要用于幼树整形阶段延长枝和不够长度的小主枝的修剪。对于中心干延长枝,一般保留40厘米左右,在饱满芽处进行中短截。对于不足60厘米的小主枝,一般保留基部1~2芽进行极重短截。在成年结果树上很少进行短截。2.疏枝。在枝条的着生处将整个枝条彻底去除。疏枝常用于过密大枝、过密枝组的处理,多数用于结果期的树。主要是疏除背上长出的徒长枝、结果后的过弱母枝和细弱枝、病虫枝等。3.回缩。在多年生大枝上的分枝处进行剪截。回缩多用于中心干落头和衰弱主枝的复壮。密植栽培的核桃树,尤其是早实核桃,小主枝结果3~4年后,母枝基本衰弱,需要回缩更新。此类枝回缩时基部保留10厘米左右短橛,以便促发壮的更新枝。4.缓放。对一部分结果母枝放置着原封不动的修剪方法。因为晚实核桃是顶芽开花结果,早实核桃是基部3芽以上都能开花结果,但顶部壮芽结果最好,所以缓放是核桃树修剪使用最多的方法。所有希望结果的一年生结果母枝一般都不动剪子,实行缓放修剪,切忌短截。短截会造成晚实核桃不结果、早实核桃萌发壮枝,少结果。四、核桃树的冬季修剪核桃树冬季修剪主要任务有四点:一是调整树体结构,做到大枝分布均匀、占满地盘、骨架牢固、整体通风透光。在此基础上大枝越少越好,过多大枝要果断去掉,达到结构合理。二是均衡树势,做到主枝生长势基本平衡。平衡树势的方法是“势弱留高,势强留低”,即生长势弱的主枝抬高枝头角度,换上部枝带头,生长势强的主枝压低枝头角度,用平斜枝带头。三是调节负载量。根据枝条强壮选留结果母枝,枝条壮的多留结果母枝,可留中庸偏弱的结果母枝结果;枝条弱的要少留结果母枝,不留弱结果母枝结果。四是及时更新大主枝,早实核桃结果3~5年、晚实核桃结果4~6年,所抽生的结果母枝由于分枝级次过多而变得非常细弱,结果能力极低,因此,此时需果断进行主枝的更新复壮,方法是在基部保留5~10厘米回缩。五、注意避开伤流期修剪核桃树有伤流现象,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枝条的木质部或者韧皮部受到伤害,在被伤害处或者是留有通往木质部的通道处(如叶片脱落后的叶痕),会接连不断地流出树液。伤流一年中有两个高峰期,一是落叶入冬后,随着气温的降低,伤流量增大,到大寒达到最冷时,由于树液结冰,剪断枝条后伤流量不大,只在白天中午前后高温时出现伤流,但是,到天气转暖后还会出现大量伤流。萌芽前基本没有伤流。二是萌芽后随着新梢的生长,伤流又开始增加,开花后逐渐降低,到果实成熟时,伤流结束。伤流中含有大量的矿质营养和有机营养,多量的伤流会浪费树体营养,削弱树势。因此,在生产上,修剪要选择无伤流的适当时期。一般在秋季果实采收后修剪大枝,调整树体骨架;冬季基本结束后的春季萌芽前修剪小枝,调节树体负载量。编辑:仝美玲